中新網四川新聞8月26日電 (許紫艷 楊彪 周亞玲)進入8月以來,瀘州市納溪區氣溫持續上升,森林火險等級持續攀升。納溪區堅持“防未、防危、防違”“打早、打小、打了”全鏈條管理,持續拉緊高溫天氣森林防火“警戒線”。
“人防+技防”全覆蓋
納溪區天仙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聯合人大、政協聯絡組、退役軍人服務站開展森林防滅火工作。充分利用現代科技手段,通過“人防+技防”,有效提升了森林防滅火的巡查效率。
“我們除了通過護林員、志愿服務隊等進行森林防滅火宣傳外,還購置了‘無人機’,在空中進行地毯式巡查,切實筑牢森林防滅火‘安全墻。”天仙鎮應急辦負責人丁馳浩表示。
“天仙鎮樹木繁茂、沿途陡峭,人工巡護費時費力。如今有了無人機,可以第一時間發現零星火種,提高了森林巡護效率。”天仙鎮牟觀村護林員黃榜表示,與傳統巡護相比,無人機可大范圍開展森林火情巡查,有效制止野外違規用火,預防火災發生。
護林員筑牢綠色防線
人力巡查,是預防森林火災的第一道防線。一大早,豐樂鎮羅東村村支書、主任吳永強就手持小喇叭,從路邊卡口深入山林田間進行巡查及宣傳。每天,他的工作包括巡山護林、清理林下可燃物、宣傳森林防火知識、了解林區情況。
據了解,羅東村離納溪城區約30公里,全村總面積8771.58畝,林地面積5000畝,森林覆蓋率57%,是納溪區森林防火的重中之重,而吳永強,只是納溪區眾多一線護林員中的一員。
目前,全區共有582名各級林長、134名監管員、1363名護林員,為有效管控火源,納溪區聚焦一線、人員下沉,配強林區重點行政村巡護力量,建強防火“前沿哨所”。針對近期氣溫上升迅速,護林員的巡查頻次也逐漸加大,特別是對林下可燃物增多和林區散墳墳頭草等重點隱患進行清理整治,及時消除隱患,減輕森林防火壓力。
“我們全面落實網格化管理制度,通過熊貓APP對全區14支巡山護林員隊伍責任到人,并簽訂管護協議,讓每一位護林員都明確自己的工作職責,在森林防火期內,要求全員上崗、每日出勤,定時開展護林員業務技能培訓,以此提高護林員的防滅火能力和水平,切實守住山、管住火,織密森林防火網。”納溪區林竹局總工程師吳雷介紹。
無人機助力森林防火
“各位村民請注意!各位村民請注意!當前正值高溫天氣,森林火災易發,禁止野外用火、燃燒秸稈、亂丟煙頭,請大家遵守相關法律法規.....。.”
在白節鎮來龍村、興橋村,護林員們帶上裝備,沿著彎曲的山路開始了一天的巡護排查工作。“開機,起飛,巡護!”隨著一陣嗡鳴聲響起,一架無人機騰空而起,開始了日常森林防滅火巡查監測工作。
通過無人機實時傳回的畫面,工作人員能夠及時掌握山林的情況,一旦發現有異常情況,可通過無人機喊話對野外違規用火進行制止勸離,并及時安排相關人員前往處理,為滅火工作爭取寶貴時間。
據了解,納溪區其余12個鎮(街道)皆已配齊無人機設備,定期組織無人機技術人員開展培訓,學習無人機在森林防火中的應用技巧、終端操作以及維護保養,確保在實戰中發揮無人機的最大效能,推進無人機技術與森林防滅火網格化管理深度融合,極大提升了應急效能。
“我們今年著手構建森林防滅火數字化管理場景,新建完善森林防滅火信息指揮中心1個,野外視頻監控系統6套,林火視頻監控點11個,哨兵系統語音提示桿28套,配備高清大屏監控終端,做到24小時實時監測及預警,實現小火打早、打小、打了。”納溪區森林防滅火指揮部專職副指揮長趙躍表示。
宣傳官助推防火知識
農村地區是森林防火的重要環節,也是防火工作的“最后一公里”。納溪區邀請知名網紅博主“農村四哥”擔任森林防滅火宣傳官,通過直播和短視頻的形式,向網民科普森林防火的重要性,其以幽默風趣的方式展現燒桔埂草的危害性,該視頻獲得了數十萬的點贊和轉發,讓很多網民了解森林防火的危險行為。
為增強群眾森林防火意識,納溪區成立工作組,通過聯防聯控+包保的方式深入基層,走村入戶,下沉到田間、地里,向過往群眾宣傳森林防滅火相關知識,提醒群眾嚴禁野外用火,防止森林火災發生。
此外,今年安全生產月期間,納溪區采用“線上”征集展播森林防滅火宣傳作品,播放公益電影、抖音宣傳、發送提醒短信等方式開展宣傳,不斷提升群眾防火意識。
截至目前,共發放和張貼省、市、區防火令14萬余份,發放《告學生家長一封公開信》5萬余份,開展警示教育100余次、流動宣傳車出動2000余臺次、村村響廣播1000余次、懸掛固定宣傳標牌1500余塊,全方位開展普及森林防滅火知識。
下一步,納溪區將加強火災預防,廣泛發動群眾,突出宣傳教育、源頭管控、預警監測,努力營造全民參與、全員覆蓋、群防群治的防火氛圍,做好高溫天氣期間的森林火災防控工作,全力守護綠水青山。(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