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9月5日電 (劉剛 王樂樂 孔云)近日,在自貢市貢井區龍潭鎮團山村水稻收割現場,一顆顆金燦燦且飽滿的稻穗在秋風中搖曳。農機手劉立長駕駛著收割機在村民鐘華英的田間來回穿梭,10畝水稻不到8個小時就收割完成了。
據悉,這一切得益于貢井區基層供銷社通過機械化設備的廣泛應用以及智能化技術的運用,使得耕地、播種和施肥等作業更加高效、精準。同時,這也是貢井區供銷社大力開展農業社會化服務的一個典型。
目前,貢井區成佳鎮楊柳村的高粱也喜獲豐收。據楊柳村供銷社及專合社相關負責人介紹,前期,社里組織農技專家根據市場需求和土壤條件,選擇了抗逆性強、釀酒企業偏好的紅櫻子、青殼洋等常規高粱品種,并為農戶提供包括播種、施肥、灌溉、病蟲害防治等高粱種植技術的培訓和指導。通過引入“智慧大棚”高粱育苗和機械化播種等先進的科技手段和管理模式,實現了高粱從育苗、播種、自動化灌溉施肥到機械收獲的“全過程”智能化、高效化生產,不僅提高了高粱的產量和品質,還降低了生產成本和勞動強度。
據了解,2023年以來,貢井區供銷社承接省供銷社農業社會化服務項目1.2萬余畝,服務農業“耕、種、防、收”各環節,形成產前、產中、產后的社會化服務體系,將分散的、孤立的、自給自足的小生產方式轉變成分工細密、協作廣泛的商品化社會產生方式,實現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的有機銜接。截至目前,全區實現農業機械化面積2.68萬畝。
貢井區供銷社相關負責人表示,農業社會化服務更加有效地提高了農民的組織化程度,適應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使農業煥發出新的活力,為鄉村振興和糧食安全提供了有力的支撐和保障。(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