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9月13日電 (記者 劉忠俊)記者9月13日從眉山市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新聞發布會上獲悉,該市生態環境部門嚴控準入門檻,不斷優化審批流程,通過打造高效審批的“綠色通道”助企紓困、賦能企業綠色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眉山市生態環境局始終將嚴格項目準入作為首要任務,堅定不移地守護長江上游生態屏障。并充分運用行政審批的源頭防控效力,精準識別并嚴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的項目盲目建設。在推動新能源新材料、電子信息、裝備制造、醫藥食品等產業發展同時,積極引導磚瓦、水泥、陶瓷等傳統高耗能行業轉型升級,向綠色、低碳、循環方向發展。“出臺并更新眉山市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成果,明確重點產業園區的生態環境準入要求,為建設項目提供了統一、嚴格的生態環境準入標尺。”眉山市生態環境局行政審批科科長張全稱。
“多虧了市、區兩級生態環境部門的高效工作,僅用7天時間企業就取得了排污許可證沒想到這么快!不僅節省了時間和精力,也為項目推進提供了保障。”眉山東坡區某項目負責人稱。
據張全介紹稱,因該項目屬于排污許可重點管理單位,審批過程中企業遇到了項目部分建設內容與原環評不符等難題。“法定審批時間45天,通過市、區兩級生態環境部門和企業三方共同努力,僅用了7天時間,足足壓縮了38天。”。
“十四五”以來,眉山市生態環境局先后完成317個建設項目環評審批,涉及總投資約1242億元,平均審批用時20日。此外,對環境影響較小的項目實行登記表備案管理,大大減輕了企業負擔。并將部分項目環評審批權限下放至區縣生態環境部門,實現了審批服務的就近化、便捷化。
據悉,眉山市生態環境局通過推行“最多跑一次”“一次也不跑”模式,探索讓企業和個人在微信公眾號“辦事服務”板塊進行線上申報,同時鼓勵企業以電子郵件、快遞等方式提交申請,生態環境部門通過電子郵件、郵寄等方式送達批復,讓服務“零”距離。(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