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9月18日電 (吳平華)自2022年成功入選四川省首批系統化全域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示范城市以來,樂至縣緊緊圍繞四川省海綿城市示范縣建設目標,堅持規劃引領、系統謀劃、因地制宜、統籌實施,將海綿城市建設與城市更新、生態修復、排水防澇等有機融合,致力于發揮“樂至優勢”,探索“樂至做法”,突顯“樂至特色”,樹立“樂至樣板”。

加強組織領導,逐步建立完善縱向貫通、橫向協同的海綿城市建設組織架構,保障海綿城市工作推進扎實有效。加強制度建設和落實,因地制宜出臺《樂至縣推進海綿城市建設工作的實施意見》《樂至縣海綿城市管理辦法》《樂至縣海綿城市資金管理辦法》等地方制度,嚴格執行《樂至縣海綿城市建設工作聯席會議制度》等文件安排。

聚焦定目標、定思路、定措施,統籌海綿城市建設“一張藍圖”,構建“1+N”頂層規劃體系。編制“一圖一表”,將項目基本概況、建設進度、資金撥付進度、存在問題等信息分月落實到表中,實現項目的動態化監管。定期開展海綿城市建設項目巡查,把海綿城市建設工作具體落實到項目責任人。2022-2024年海綿城市示范建設期間,共遴選13個示范項目,涉及居住社區海綿城市改造、海綿型道路廣場、海綿型公園綠地、城區水系治理、雨水調蓄設施或自然調蓄空間建設、雨水管網改造、管網排查與修復項目等。項目豐富、輻射帶動力強,為系統化全域推進海綿城市建設和城市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完善城市防洪工程布局,提高防洪管理水平,逐步建成工程措施與非工程措施相結合的現代化防洪排澇減災綜合體系。完善中心城區防洪堤、排澇站建設。源頭降低徑流峰值,結合規劃“兩證一書”管控機制,促進海綿城市指標進證,形成建設項目低影響開發管控機制,減少地塊建設對城市管網帶來的壓力。通過對建筑與小區、市政道路、公園綠地等用地的海綿改造和雨水調蓄利用,建設下沉式綠地、綠色屋頂、透水鋪裝等設施,在源頭控制雨水徑流,削減高峰流量。加快管網提質改造,實現學校、醫院、市場居民樓污水全部接入管網,城鎮周邊散居住戶污水應接盡接,杜絕污水直接入河,杜絕形成黑臭溝渠。
2024年是海綿城市示范建設收官之年,樂至縣正加快海綿示范項目建設進度,保質保量完成示范建設任務,確保順利通過省級驗收。同時,還將進一步從機制體制、立法建設、建設成效、模式探索等方面系統總結示范建設工作亮點,形成具有可推廣性的“樂至模式”海綿城市建設經驗,全面打造丘陵型縣城海綿城市典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