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10月30日電 (韓知耘 朱鳳積)為守護藍天白云,防止秸稈焚燒帶來的大氣污染,連日來,瀘州市納溪區各鄉鎮為全面做好秸稈禁燒工作,積極響應“民心守護”工作理念,圍繞“無煙無火、凈土清河”的環保目標,全力推進秸稈禁燒宣傳工作,引導廣大群眾樹立環保意識,共同維護良好的生態環境。
“全面禁燒秸稈,嚴懲首例違規,防火責任重于泰山,疏忽大意后患無窮。”在豐樂鎮中華村,村黨支部書記張小東帶領摩托車巡邏隊,深入鄉間小道,開展禁燒宣傳活動。巡邏隊利用喇叭和口號,形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傳遞著全面禁燒秸稈的決心和信念。
隨著宣傳工作的全面展開,豐樂鎮進一步細化了鎮、村、社三級網格責任體系,實現了責任明確到人、地塊清晰可查,確保秸稈禁燒工作能夠全方位、無遺漏地展開。同時,利用無人機高空巡查的優勢,能夠迅速發現并妥善處理潛在的焚燒風險。摩托車巡邏隊與志愿者巡邏隊緊密配合,加大巡邏檢查頻次,禁燒關口前移至田間地頭,確保禁燒工作真正落到實處。
在保安村,火紅的禁燒宣傳色調遍布全村,鎮村干部身著紅色馬甲,佩戴紅色袖章,開展高頻率、全方位的巡查,確保轄區內不發生秸稈焚燒現象。皂角村在秋收前便積極行動,黨員干部通過面對面的方式為群眾詳細講解秸稈禁燒政策,逐戶簽訂《秸稈禁燒承諾書》,并登記每戶農作物種植情況及秸稈處理意向,皂角村有效遏制了秸稈焚燒行為。
在牛背石社區,鎮村干部挨家逐戶發放宣傳手冊,講解焚燒秸稈的危害及科學處理方法,得到了廣大村民的廣泛支持與稱贊。同時,羅東村將秸稈禁燒納入村規民約,對于遵守規定的村民給予表揚,對違反規定的村民進行批評教育或適當處罰,并及時清理散落在溝邊、路邊的秸稈。通過秸稈還田等方式,羅東村實現了秸稈的變廢為寶,既減少了空氣污染,又提高了秸稈的綜合利用率。
為打通禁燒宣傳的“最后一公里”,豐樂鎮充分利用鄉村大喇叭這一貼近群眾的傳播工具,將秸稈禁燒政策的聲音不間斷地回蕩在鄉間田野,直達生產一線。與此同時,豐樂鎮還采取了懸掛橫幅、流動車輛宣傳、喇叭循環廣播、微信平臺推送以及張貼倡議書等多種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形成強大的宣傳攻勢,激發廣大群眾參與秸稈禁燒宣傳、監督及舉報的熱情。
在強化宣傳氛圍的同時,豐樂鎮堅持禁燒與利用并重,以禁燒促進秸稈的綜合利用,以利用鞏固禁燒成果,實現了禁燒與利用的良性互動。這一舉措不僅體現了“民心守護”工作理念的深刻內涵,也有效解決了秸稈焚燒帶來的環境難題。
通過這一系列扎實有效的舉措,豐樂鎮不僅顯著提升了群眾的環保意識,更在建設美麗鄉村、保護生態環境的道路上邁出了堅實的步伐。這些努力不僅為豐樂鎮贏得了良好的生態環境,更為當地的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打古鎮66名人大代表積極投身其中,主動作為,深入田間地頭,用實際行動助力秸稈禁燒工作扎實推進,全力筑牢秸稈禁燒的“防火墻”。
在秸稈禁燒工作中,宣傳引導是重要的一環。代表們與鎮村工作人員緊密配合,通過宣傳車巡游、懸掛醒目條幅、廣播循環播放、微信群及時推送等多種形式,廣泛開展宣傳工作,務求達到“入耳入心、見行見效”的目標。其中,全打古鎮50余名來自基層組織的代表更是充分發揮自身優勢。他們來自農村,貼近農民,在群眾中素有較高威信且聯系面廣。這些代表們活躍在田間地頭,與勞作的群眾面對面交流溝通。他們耐心細致地講解秸稈禁燒的潛在危害,以及綜合利用秸稈所能帶來的諸多好處。通過這種近距離、心貼心的交流,群眾對秸稈禁燒與綜合利用的認識不斷深化,環保意識也在逐步增強。
打古鎮的人大代表們深知監督巡查對于秸稈禁燒工作的重要性,他們充分發揮監督職能,積極與村(組)干部合作,全身心投入到禁燒督查工作當中。針對重點時段,如清晨、傍晚等容易出現焚燒秸稈的時間段;重點區域,如村莊周邊、交通干線附近等;重點地塊,如大塊連片農田等;重點人員,如以往有焚燒秸稈記錄的農戶等,代表們進行了全方位、全時段、高頻率、高強度的監控檢查。他們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不放過任何一個可能出現焚燒秸稈的隱患。對于發現的焚燒行為,代表們及時進行勸導和制止,將焚燒的苗頭扼殺在搖籃之中。正是這種全天候禁燒、全覆蓋監管的嚴格舉措,使得打古鎮在秸稈禁燒工作中取得了顯著成效。
在打古鎮各級人大代表的履職盡責和鎮村干部的齊心協力下,打古鎮的秸稈禁燒工作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目前,打古鎮秸稈禁燒的各項工作正在有條不紊地持續推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