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2月26日電 (周韻 尹翔)近段時間,綿竹市提前謀劃、科學調度,積極發揮“水庫保姆”作用,充分利用好有效降雨,采取“蓄、引、提、調、節”等措施,切實做好水庫蓄水工作,全力保障春耕生產用水需求,促進全年農業生產增產增收。

近日,在上風波水庫,綿竹市水利局工作人員來回走動,對水庫的溢洪道、啟閉設備、輸水涵閘等水利設施進行檢查。上風波水庫是一座小(二)充蓄型水庫,目前蓄水量已達8.8萬立方米,可灌溉農田260畝。
“為保障春耕生產正常供水,在蓄水前,我們組織專業技術人員對渠堤、庫壩、涵閘等進行全面巡查維修,確保工程設施運行正常。近期,我們對轄區內的溝渠進行了疏掏,為接下來的春耕灌溉做好充足準備。”紫巖街道谷王社區黨總支副書記鄒世興說,該村將在節水、蓄水、調水方面持續用力,精準服務好農業用水,為廣大群眾增產增收提供有力用水保障。

“每年汛末蓄水是一件大事。”綿竹市白水河灌區管理站站長龍玉忠說,他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查看水庫的水位。
“白水河灌區的部分水庫還安裝了大壩安全檢測設備、視頻監控設備,可實時查看水庫水位、雨情等,極大地方便了我們的管理工作。”龍玉忠說,今年1月上旬,白水河灌區管理站根據冬季降雨少、水庫蓄水量不足的情況,組織人員提前開展渠道清掏。同時,分別對團結水庫、陳家灣水庫、太平水庫進行補水,并加強蓄水期間的安全管理。截至目前,白水河灌區已完成10余座水庫的蓄水,約220萬立方米,能保證灌區春耕生產基本用水。
截至目前,綿竹市已建成水庫20座,其中,19座水庫正常運行。2025年,全市水庫蓄水計劃為847萬立方米,現已蓄水628萬立方米,達到計劃蓄水量的74%,預計3月中旬完成全部蓄水,可滿足全市3.2萬畝農田灌溉。如今,通過庫、塘、壩、渠等水利設施協同發揮作用,綿竹的“水庫保姆”保障作用越來越明顯。(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