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成都2月26日電(中新財經 左雨晴) 當前,數字科技已經逐步成為推動企業綠色低碳發展的重要手段。作為綠色低碳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數字科技企業依托人工智能、大數據、能源互聯網等技術和解決方案,在助力電力、交通、制造、建筑等重點行業節能減排方面起著重要作用。
在綠色低碳經濟與數字經濟正成為中國社會經濟發展兩大主流趨勢的當下,數字科技將如何賦能千行百業的綠色低碳轉型發展?2月25日,以“數字引領 綠色發展”為主題的第二屆中國數字碳中和高峰論壇在四川省成都市拉開帷幕。在當日下午舉行的“數字科技企業綠色低碳發展”分論壇上,相關行業的專家與企業負責人就“行業數字化綠色化協同發展”展開對話。

2月25日下午,第二屆中國數字碳中和高峰論壇“數字科技企業綠色低碳發展”分論壇舉行。 左雨晴 攝
我國雙化協同標準缺口依然較大
“雙化協同”的內涵有哪些?清華大學智庫中心副主任汝鵬表示,雙化協同的內涵包括三個方面:一是數字化賦能綠色轉型;二是數字產業自身的低碳發展甚至是可持續發展;三是知識的協同,商業模式、產業模式的協同,治理、監管方面的協同,以及人才和文化的協同。
汝鵬表示,數字技術的綠色化是當務之急。“舉一個微觀的例子,最近討論比較火的ChatGPT,它的模型訓練一次要耗電19萬度,碳排85噸,能源消耗可見一斑。”
雙化協同體系的建立離不開系統思維和標準化的保障。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認證中心副主任楊檬表示,從雙化融合的角度來看,標準化的作用可以概括為四個方面:一是可以簡化標準化對象的類型和數量;二是建立統一機制,包括推動雙化協同過程中可能涉及的數據接駁問題;三是利用標準遴選雙化協同的標桿示范;四是利用標準協調上下游產業鏈,讓整個雙化協同更加暢通。
楊檬同時也指出,目前我國雙化協同標準缺口依然比較大。“在對包括鋼鐵、建材、電子、通信等各個重點領域的調查中,現有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綠色低碳領域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大概3000余項。這3000余項中大概只有1%涉及到數字化。”
“隨著雙化協同的不斷發展,會有越來越多的標準化需求。”楊檬建議多考慮在雙化協同過程中尋找典型的應用場景,通過其典型特征實現標準化。
雙化協同將成為國際市場重要競爭領域
我國實體經濟特別是制造業的綠色低碳和數字化轉型應如何發展?中國鋼鐵工業協會黨委副書記、教授級高工姜維表示,綠色化需要數字化賦能,而數字化通過綠色化進程可以實現迭代。
姜維認為,在生產領域,數字化進程可以推動工業領域商業模式的變革,使生產的規模更加大規模化、更加定制化,從而降低企業生產成本,實現更高效率,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以鋼鐵行業為例,一個以數字化為基礎的智能制造可以大幅度提高勞動生產率,而效率的提高,可以使中國的高人工成本面臨產業要轉移的風險大大降低。”姜維表示,鋼鐵行業是有支撐力的行業,在產品創新、生產技術創新、產業模式創新、制造系統集成方面都離不開數字化。“這些方面有所突破,一定能夠支撐綠色化,為下游提供更好更廉價更綠色的鋼鐵產品。”
而在數字科技領域,螞蟻集團計算智能首席架構師張科表示,目前業界綠色計算技術發展趨勢主要包括綠色硬件、綠色計算機群和綠色的應用。“例如綠色硬件,現在芯片級別已開始做綠色能耗,就是芯片在不同負載的時候會自動調整功耗,這是非常重要的方向。”
阿里云能耗云科創總監肖鐳表示,在賦能其他企業減碳方面,阿里巴巴集團提出了“范圍3+”的減碳概念。“算碳、減碳到消碳,這三套體系,再結合我們服務企業的本身特質,最后能真正做到節能降碳。”
“雙化協同將成為國際市場、國際舞臺重要的競爭領域和砝碼。”汝鵬表示。他提醒,隨著數字化發展,與數字技術相關的倫理、風險可能會在更廣泛區域體現,例如隱私、數據泄露等等。“一方面要加強監管,另一方面可能需要用技術去解決技術帶來的問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