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統戰人說統戰事)四川藏語佛學院院長甲登·洛絨向巴:引導藏傳佛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
中新網成都8月6日電 (記者 王鵬)“這幾十年,甘孜州的變化翻天覆地,人民生活越來越好,說不完的事情……”近日,76歲的四川藏語佛學院院長甲登·洛絨向巴接受中新網記者專訪時說起家鄉的變化,言語中無限感慨。
甲登·洛絨向巴1946年出生在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甘孜縣。3歲那年,按藏傳佛教宗教儀軌,他被認定為甘孜縣大金寺活佛。1983年,甲登·洛絨向巴參加工作,現任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省佛教協會副會長、四川藏語佛學院院長等職。

甲登·洛絨向巴在工作中。 劉忠俊 攝
從小在甘孜州長大的甲登·洛絨向巴,對家鄉有著深厚的感情。多年來,他見證了甘孜涉藏地區的一步步發展,也在其中貢獻著自己的力量。令他印象最深刻的,是家鄉交通發生的巨大變化。
甲登·洛絨向巴回憶,早些年他從甘孜縣前往州府康定市,道路十分崎嶇,需要整整兩天時間。而從康定市到成都市,天氣好的時候需要兩天,天氣不好時可能被困在二郎山好幾天,“你看現在,甘孜州通了高速公路,從康定到成都只需要3個多小時,以前想也不敢想!
作為四川藏傳佛教界舉足輕重的人物,甲登·洛絨向巴已連任5屆宗教界全國人大代表,他也一直把維護民族團結、祖國統一、積極引導藏傳佛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作為重要職責。

甲登·洛絨向巴在工作中。 劉忠俊 攝
多年來,甲登·洛絨向巴頻繁通過在國內多地走訪,入寺調研藏傳佛教工作,與藏傳佛教界人士進行座談交流等途徑,收集、掌握了很多寺廟、僧尼關切的現實問題,并通過相應渠道反映給相關部門予以解決。當前,他非常關注對各級藏語系佛學院建設發展給予政策傾斜,以及協調解決藏傳佛教領域依法管理工作等問題。
在甲登·洛絨向巴看來,佛教協會就是要成為寺廟和黨委政府之間的紐帶,深入推動佛教中國化工作開展。
“佛協是寺廟和黨委政府中間的角色,如今我們對佛協工作更加重視,促進大家認識的統一。”甲登·洛絨向巴告訴記者,甘孜州佛教協會成立了宣講團,把黨的大政方針政策、民族政策以及中央、省、州政府的重要文件精神結合起來,到鄉、村、寺廟等基層去宣講,“這個工作不是一年能做好的,得慢慢做!

甲登·洛絨向巴接受專訪!⒅铱 攝
甲登·洛絨向巴說,2014年10月份開始,四川藏傳佛教界開始了“五熱愛二遵守三負責”的教育活動:“五熱愛”是熱愛中國共產黨、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民族團結、熱愛佛教;“二遵守”是遵守國家法律,遵守佛教教規;“三負責”是對國家負責,對人民負責,對佛教負責。
任四川藏語佛學院院長后,甲登·洛絨向巴更是不竭余力推動四川藏傳佛教人才的培養。“我們四川有700多所寺廟,每所情況不一樣,但是學僧在我們這里學習的話,可以得到一樣的教育。“甲登·洛絨向巴說,2018年6月,佛學院首屆格魯派中級學銜班順利畢業,這意味著四川藏傳佛教人才的教育培養方式,從過去主要靠傳統經院式教學,轉變為現代院校式教育和傳統經院式教育的有機結合。
記者了解到,如今在四川藏語佛學院,學僧們可以學習的知識,不單有藏傳佛教各教派的佛學經典,同時也要學習時事政治、歷史、通用語言文字。待他們學成之后,各自回到寺廟,就能帶領僧眾更好地弘法利生,造福信眾。
甲登·洛絨向巴表示,未來只要自己還能繼續工作,就會繼續教育引導藏傳佛教寺廟僧尼和廣大信教群眾緊密團結在黨委政府周圍,堅持宗教中國化,主動走好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的道路,進一步增強法治意識、激發愛國情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