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9月20日電 (鄒立楊)近日,瀘州市委統一戰線工作領導小組印發《瀘州市統一戰線“拼經濟、搞建設、抓發展”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旨在引導全市統一戰線立足本職、發揮優勢、主動作為,助推瀘州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方案》共五部分,主要從加強政治引領、深度建言資政、服務高質量發展、服務鄉村振興、營造良好環境等方面進行了有序部署。
加強政治引領提振發展信心
開展全市統一戰線“喜迎二十大·拼經濟搞建設抓發展”系列主題教育活動。充分調動和發揮民營企業、港澳臺僑企業、歸國留學人員、黨外知識分子、新的社會階層人士等統戰力量的率帶作用。
分類梳理匯編國省市有關惠企紓困政策,深入開展“送政策上門”活動。深入推進“大學習、大調研、大培訓”活動,調研走訪中小微企業和新型經營主體不少于1.8萬戶,收集問題建議并督促政策落地落實。
高質量開好首屆瀘商大會,評選首批“十佳杰出瀘商”“十佳優秀瀘商”“十佳優秀商會”,大力培樹宣傳統一戰線“拼經濟、搞建設、抓發展”先進典型。抓好瀘縣省級新時代民營經濟“兩個健康”示范縣試點工作。
深度建言資政服務科學決策
聚焦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圍繞加快構建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推進產業集群成鏈、提升城市能級和推動中國西部工匠城建設等開展調查研究、民主監督、建言獻策。
加快組建200名左右的黨外、僑界、民宗等專家學者“同心智庫”,設立經濟、農業、科教、醫衛等智庫小組,開展專題調研、主題沙龍或高端對話活動,以“直通車”方式為市委、市政府提供政策建議或決策咨詢意見。
凝聚統戰力量推動高質量發展
加快推進《瀘州市2022年各民主黨派發揮“直通車”優勢向中省爭取事項任務清單》各項任務落地見效。深化瀘州與民主黨派中央、省委合作,打造“一黨派一特色”多黨合作共建品牌,鞏固拓展“致瀘合作”社會服務成果。積極爭取中省領導蒞瀘調研,主動對接國省重大會議和活動在瀘州舉辦,牽線搭橋引進重大項目、爭取政策資金、解決發展難題。
深化“酒城同心·金融速貸”政銀企合作,強化政策支持,創新服務方式,持續幫助民營企業特別是中小微民營企業緩解融資信貸壓力,全年服務民營企業不少于400戶,促成金融機構投放信貸資金不低于7億元。
加快推進川臺鄉村振興合作試驗園建設。積極爭創全省第四批川臺農業合作示范基地。
加強與中國僑商聯合會、四川省僑商聯合會及異地僑商協會深度交流合作,助力僑商會企業全年擴能投資4億元、新增就業崗位1000個。
選聘20名優秀民營企業家、商會會長、僑領擔任“雙招雙引”大使,發揮其人脈資源優勢,為瀘州引進重大項目和高端人才。
持續推進“天府云醫·海外惠僑遠程醫療站”建設,積極推動西南醫科大學心血管醫學研究所爭創“中國僑聯新僑創新創業基地”,助力瀘州建設國家中醫藥服務出口基地和區域醫藥健康中心。
建立瀘州市新的社會階層人士聯誼會新經濟網絡分會,鼓勵新經濟網絡人士、“網絡大V”發揮積極作用,為瀘州宣傳推介。促成建設“時代云谷”新經濟產業園,打造具有統戰底蘊、城市特色的“網紅打卡地”,助推瀘州網紅經濟發展。
突出示范帶動推動鄉村振興
深入推進“萬企興萬村”行動,至年底累計投入幫扶資金15億元以上,結對幫扶重點村150個以上,打造“萬企興萬村”市級示范村10個。支持推動各類鄉賢、能人和農村致富帶頭人回鄉創業創新,年內至少鞏固提升農業產業化聯合體30個,培育農民合作社市級示范社15個。
督促民族地區科學合理使用省級留成資金,推動民族鄉特色產業“一鄉一品”發展,助推敘永縣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縣。
拓寬對口幫扶的涉藏縣特色農產品銷售渠道,年內建成集線上銷售、線下展銷、售后配送于一體的鄉城、稻城特色農產品瀘州宣傳營銷網絡體系。積極探索與重慶、成都、杭州、寧波、麗水等地銷售商合作,幫助兩縣銷售特色農產品。
助企紓困解難營造良好環境
組織開展“問計基層、問需企業”“法治體檢進企業”“科技服務超市進企業”“萬所聯萬會”等活動,幫助企業紓困解難。組織開展好民營企業評營商環境工作,建立全市民營企業季度運行調查機制。
全面開通運行瀘商“數字快車”“直通快車”“健康快車”“發展快車”,年內打造試點4個以上,幫助民營企業解決難題。推動民企和高校聯合開展“穩崗位、促就業”行動。
建設瀘商總部基地1個、瀘商回引創業示范園(基地)4個。組織各行業領域商(協)會、會員企業開展“以商招商”,年內回引項目投資150億元以上。
聚焦政黨、民族、宗教、階層、海內外同胞“五大關系”,加強風險隱患排查、甄別、研判、處置,聯防聯控防范化解各類風險隱患,助推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