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發揮好統一戰線優勢作用,在政府與統戰工作對象、社會組織及群眾之間牽線搭橋、凝心聚力,為社區治理貢獻重要力量,既是新時代統一戰線的重要著力點,也是新時代社區治理實現朝向現代化轉型與升級的必然要求。
錦江區統戰要素富集,服務對象眾多,區內有港澳臺僑外資企業1800余家,歸國留學人員、常住海歸和外籍人士、港澳臺僑及歸僑僑眷約1.9萬人、44個少數民族近7萬人在此就業安居,除臺盟外的7個民主黨派均在錦江區設立了基層組織。為貫徹落實成都市委市政府和錦江區委區政府“幸福美好十大工程”和“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工作要求,錦江區委統戰部以統戰工作創新融入社區發展治理和社區綜合服務為目標,充分發揮統一戰線智力密集、資源豐富、聯系廣泛、渠道暢通等優勢,在位于攀成鋼商圈核心地段的沙河街道匯泉路社區升級建設綜合創新實踐平臺“錦江·歸來薈”,引入公益性社會組織積極為社區建設投入資金,引導統戰對象為鄉村振興、改善民生貢獻力量,創新解決社區群眾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和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民生關切和急難愁盼問題,為更好地推進新時代社區發展治理和社區綜合服務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和良好的示范效應。
“錦江·歸來薈”以統戰工作創新融入社會治理和社區服務、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目標,創造性采取“黨建引領、統戰聚力、社會參與、群眾互動”模式,聚焦暖心服務、學習交流、作用發揮三個維度,建立“一個社區黨委、兩個社會組織、三支公益基金、各方統戰力量”的“1+2+3+N”示范點建設組織構架,以匯泉路社區黨委為引領,依托543社工中心、成都女學文化研究會,匯集華成基金會、錦基金、女學教育基金,集聚全區民主黨派、民營企業家、新的社會階層人士、港澳臺同胞、僑胞僑眷和外籍來蓉友好人士,開展“同心書苑”“石榴連心”“家風學苑”“木蘭花開”“青禾善行”“菁創聚落”“和合沙龍”“社區咖啡”“濯錦愛心”“云上‘薈’泉”十大品牌活動,服務聯系社區群眾、統戰工作對象及其代表人士,是集人員交往、文化交映、情感交流、愛心交融、資源交匯,協同共創幸福美好生活的示范項目和創新平臺,也是共敘傳統、共商發展、共圓夢想的溫馨家園。
同心書苑。充分發揮社區資源稟賦優勢,打造統戰書屋,開設統戰歷史館、青年學習社、線上“悅讀薈”等閱讀空間,推廣“學習強國”APP,滿足多樣化閱讀需求,增進社區各族群眾對統一戰線工作的了解和認識;充分發揮統戰工作對象資源優勢,搭建文化藝術交流平臺,開展公益文化演出、同心藝術作品巡展等主題活動,促進交往交流交融;組織兒科、中醫科等醫療義診,開展健康養生、心理咨詢等公益咨詢,提供法律解讀、政策咨詢等專業服務,讓社區生活在共建共享中更加和諧幸福。
石榴連心。深入貫徹新時代民族工作主線,以成都市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傳教育基地為陣地,積極宣傳黨和國家的民族政策,講好民族團結進步故事,營造各民族親如一家的良好氛圍;積極開展民族地區農產品展銷、民族藝術品展售、幫扶民族地區捐贈等活動,推動各族群眾和睦相處、和衷共濟、和諧發展;持續推進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舉辦“蓉城一家親”、社區“紅石榴節”等活動,推動民族群眾就業指導、國家通用語言學習等技能培訓進社區,盡力滿足各族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家風學苑。以“立家規、傳家訓、樹家風”為主線,依托“天府家風博物館”和成都市女學文化研究會“家風文化體驗中心”,采用宣傳手冊、民俗實物、舞臺藝術等形式展現各民族優秀家規家訓家風故事,發揮好家規、好家訓、好家風教育作用,讓社區群眾和統戰工作對象在潛移默化中接受優秀傳統文化熏陶。面向在蓉外籍友好人士,用他們聽得懂、易接受的話語講好中國傳統故事,激發其對中國文化的“共鳴感”,不斷提升中華文化影響力。
木蘭花開。聚焦提升女性內涵和素養,依托“社區音樂藝術學院”“社區數字美術館”等空間舉辦“女性修養學堂”禮儀課程,從氣質管理、潛力發掘、禮儀養成等方面為社區群眾和統戰工作對象及其配偶中的女性進行輔導培訓,鼓勵她們專注自我提升、勇于展示女性自身風采;搭建女性多元交往交流平臺,邀請統戰工作對象中的女性代表人士分享自我提升、職業發展路徑,引導各界女性為自身幸福美好生活和錦江經濟社會發展而奮斗。
青禾善行。發揮成都市女學研究會和543社工中心公益資源優勢,面向社區群眾和統戰工作對象的子女,舉辦國學啟蒙、國史講學、美德傳承、蜀地歷史等少兒教育培訓活動,打開他們認識中國文化、學習中國歷史、踐行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窗口;聚焦兒童生活與成長,組織以愛國愛家、孝敬父母、尊老愛幼為主題的關愛孤兒、關懷孤老、愛心家庭等實踐活動,培育善良美好心靈,引導樹立正確三觀,助力健康快樂成長。
菁創聚落。依托社區金融科技產業孵化園和創新創業共享空間,利用由國內領先創投機構、金融科技歸國人才、境內知名高等學府聯合打造的新經濟金融人才中心和省內外杰出蜀商為主體的“四川省蜀商會”優質商業商務資源,協調相關業務部門給予配套政策和服務,吸引來自國際一線機構和清華、北大等歸國歸鄉人才,探索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區塊鏈等創新應用,研發平臺、數據和產業聯動的核心技術,著力建設歸國人士、歸鄉人員公共、溫馨、互助的雙創實踐平臺和企業孵化基地。
和合沙龍。圍繞社區群眾、統戰工作對象和外籍來蓉友好人士,突出“和諧、和平、祥和,結合、融合、合作”內涵,在“國際藝術活動交流區”“蜀文化體驗區”等區域開展國學研習、向美而行等主題沙龍活動;圍繞統戰工作對象及其代表人士,聚焦參政議政、企業發展、社會建設,開展“聽政茶話會”“錦江思享會”等系列沙龍活動,鼓勵發揮自身專長和優勢資源積極開展互助聯誼活動,共享知識、共享經驗、共享智慧,把“你”和“我”變成“我們”。
社區咖啡。廣泛邀請社區黨員群眾、統戰工作對象和黨組織、社會組織代表參加“社區治理咖啡”“建言咖啡廳”等活動,圍繞群眾關心問題、社區建設重點、街道發展方向等答疑釋惑、問需問計、凝聚共識,幫助解決矛盾困難問題,助推社區發展共建共治,實現社區發展成果共享;以時尚浪漫咖啡文化為媒介,舉辦“錦江咖啡之夜”“社區咖啡節”等現代生活品鑒活動,助力屬地國際化社區建設。
濯錦愛心。積極引導社區群眾、統戰工作對象和外籍來蓉友好人士參與“錦繡爐霍”“錦繡陽光”對口幫扶行動和“錦繡家園”社區服務公益活動,將“云端上的農莊”和“云端上的藝術館”嵌入社區空間,為爐霍和簡陽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接續鄉村振興和錦江社會服務貢獻力量;引入四川省華成慈善基金會,依托“成都獵鷹加速器”,通過“陪伴+互助”方式,鼓勵社區群眾、統戰工作對象組建社會組織,服務“社會創新”“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社區治理”等公益項目和創新型企業上市輔導渠道,引導他們發展壯大、服務社會。
云上“薈”泉。利用543社工中心社區服務數字平臺,探索“社區出題、統戰答卷;資源上云、群眾自選”的統戰工作融入社區治理創新模式,社區群眾圍繞社區建設和社會發展“出題”,統戰工作對象組織社會資源進行“答卷”;同時將“錦江·歸來薈”各品牌活動的社會服務項目通過網站、APP、公眾號等渠道公開發布,供社區群眾根據所需自行選擇,實現社區群眾需求與統戰社會資源的雙向選擇和精準匹配。
助力爐霍簡陽脫貧攻堅鄉村振興。“錦江·歸來薈”匯聚社會各界力量結對幫扶甘孜州爐霍縣和簡陽市鎮金鎮、踏水鎮,首創“飛地+眾籌”“榮譽村長”扶貧模式,引入中國宋慶齡基金會、小平教育基金會、省紅十字基金會,建立“錦爐愛心助學基金”幫助131名困難女童重返校園,募集貧困村產業發展資金1200余萬元,實施產業、教育、醫療等各類幫扶項目100余個,幫助爐霍提前一年完成脫貧摘帽任務,獲評全國社會幫扶示范案例,錦江區獲得全國脫貧攻堅先進集體稱號。
扶貧濟困扶老救孤恤病助殘。“錦江·歸來薈”動員社會各界力量,開展形式多樣的關愛貧困群眾、幫扶貧困學生、關懷孤老殘疾等濯錦愛心活動,為甘阿涼近200名貧困學生每年提供38萬元助學資金,發起失獨家庭社會工作服務項目籌資45萬、服務3000人次。聯系省泌尿外科醫院贈送爐霍縣上百萬手術設備和3萬元的耗材,幫助爐霍縣交納村建設村衛生站,多次邀請四川三甲醫院的專家培訓醫生,并長期免費提供常用藥品。
推動社區治理共建共治共享。“錦江·歸來薈”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家風家訓、兒童成長、社區治理、民族團結等開展專題活動160余場,收集“云提案”200余條,舉行“同心戰疫情·愛心護家園”捐贈儀式,開設公益課程、居民活動1350余次,接待中央部委、省市區領導調研70余次,累計參訪人數1.8萬余人,開拓了“黨建引領、統戰聚力、社會參與、群眾互動”的社區治理新格局。
2021年9月1日,“錦江·歸來薈”成功入圍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辦的第三屆“四川慈善獎”“最具影響力慈善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