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8月20日電 (吳平華)近年來,屏山縣清平彝族鄉堅持黨對民族工作的全面領導,探索“黨組織+合作社+黨員中心戶+農戶”的產業發展模式,通過“一對一”幫帶,增強帶富能力,培養一批農村發展的致富帶頭人,形成“黨組織引領、村合作社帶動、黨員帶頭、群眾參與”共同推動各民族共同團結進步的好格局。目前,已培養村級致富帶頭人17人,大石村人均增收5000元。

“我們積極申報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市創建專項項目資金370萬元,因地制宜實施民族特色水果產業示范園建設項目,大力提升和發展大石村柑橘產業,‘橙’心誠意推動彝鄉各族群眾共同富裕”。大石村黨支部書記黃文華說,目前,清平彝族鄉大石村已經形成技改集中連片示范點,全村已實施柑橘技改500余畝,預計每畝產量可達6000斤,豐產后各族群眾可實現增收500余萬元,清平彝族鄉高山“大石”地結出了各民族共同團結進步的累累碩果。大石村黨支部書記黃文華講到。
“一對一”幫帶,增強帶富能力,培養一批農村發展的致富帶頭人,形成“黨組織引領、村合作社帶動、黨員帶頭、群眾參與”共同推動各民族共同團結進步的好格局。

“項目建設過程中,我們通過實地調研走訪,了解椪柑種植、管理和銷售情況,重點針對調研中群眾反映的椪柑品種單一、落后,果樹管理技術不高、農戶意識薄弱等問題進行了分析研判,并就產業規劃建設、椪柑技改等方面制定了對策,同時前往眉山實地考察柑橘品種,結合實際,引進陽光一號橘柚品種。該品種口感脆嫩化渣、風味獨特、有濃郁的柚香味,酸甜可口,品質優于同期上市的大部分柑橘品種。”清平鄉黨委書記段見林回憶到。
“2023年以來,宜賓市委統戰部按照‘民族團結、合作共贏’原則,建立16個國有(民營)企業聯系全市12個民族鄉工作機制,注重發揮企業所能和民族鄉所需,針對性制定幫扶措施,真正聯到點子上,系到心坎上。同時,我們通過爭取,市財政落實了4000萬元資金,專項用于民族鄉產業發展。”宜賓市民宗局副局長馬進說,屏山縣金元農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一對一聯系清平彝族鄉,聯系機制建立以來,金元公司先后多次派出專業人員參與椪柑技改培訓,從果樹間距、果樹高度、嫁接枝芽等各方面進行了詳細的講解,并進行現場進行指導答疑,有效確保枝芽成活率,同時依托自身市場優勢,積極參與柑橘的市場銷售工作。
“謝謝黨和政府,去年為我們果農改良了椪柑品種、修建了產業路,今年我家收入增加了不少,離村不遠的地方又修建了民族團結進步廣場,我們既可以在那里賣水果,又可以和大家在那兒搞活動、擺龍門陣,真是太好了。”大石村果農陳先生開心的說。
屏山縣委統戰部表示,將指導大石村堅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民族工作主線,做好各民族共同進步的同時還要做到各民族共同團結,大石村要為全縣以至全市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作貢獻,寫好彝鄉民族團結的文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