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 曾潔
2016年底,“絲路之魂:敦煌石窟藝術大展暨天府之國與絲綢之路文物特展”亮相成都,讓成都觀眾對神秘的敦煌魂牽夢縈。時隔5年,7月11日,敦煌研究院與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金沙遺址博物館分別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未來合作的重點將放在土遺址本體保護修復、數字化建設、文化遺產地監測、學術研究與文化展示等方面開展合作。
遇水化泥土遺址保護是世界難題
土遺址是指以土作為主要建筑材料、人類歷史上因為生產、生活等各種活動遺留下來的遺跡。作為中華文明的重要載體,土遺址在我國文化遺產資源中不僅占有很大比例,并且包含極為豐富的歷史信息,是研究中華文明的起源及發展歷程的重要證據,具有重大的歷史價值、科學價值及藝術價值。
從形態上,土遺址分為地上土遺址(如長城、平遙古城等),以及地下土遺址(如各處陵墓等)。從保存環境來看,土遺址分為干燥環境中的土遺址,比如位于甘肅的樓蘭古城,以及潮濕環境下的土遺址,比如位于成都平原的金沙遺址。
修建于金沙遺址原址之上的金沙遺址博物館,將遺址祭祀區原狀保留,向游客呈現目前中國保存最為完整的商周時期的大型祭祀遺跡場所:古河道橫亙于祭祀坑腹地,數以噸計的象牙仍然掩埋于其間,等待再度重見天日。因此,金沙遺址的祭祀區不僅是絕大部分珍貴文物的出土地,也是今后繼續解答古蜀之謎的謎底所在。
然而,大氣環境中相對濕度、光照和紫外強度變化,以及遺址土壤中的含水率和可溶鹽種類含量等,對金沙遺址祭祀區造成極大威脅,對它的保護也成為金沙遺址博物館的長期課題。
聚焦難點聯合開展人才交流培養
協議中約定,今后,敦煌研究院和金沙遺址博物館將以金沙遺址祭祀核心保護區保護修繕等項目為契入點,聯合開展重大項目關鍵技術攻關,開展專項研究,就其中的技術難題聯合申報省級、國家級科研課題,通過一系列重大項目的規劃與實施,提升雙方學術水平,推進若干相關重大學術問題的解決。
同時,敦煌與金沙還將發揮各自在科研與人才隊伍建設方面的優勢,互派專業人員到對方單位進行學習和交流,聯合開展技術培訓,組織學術報告或講座,通過多種方式促進雙方人才培養,助力文化遺產保護事業譜寫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