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11月23日電 (記者 賀劭清)22日,由四川大學黨委宣傳部、黨委學生工作部(處)、校團委、研究生工作部、圖書館、文學與新聞學院(新聞學院)、歷史文化學院(旅游學院、考古文博學院)、公共管理學院共同主辦的“青春之我·真人書屋”第二十二期活動在川大圖書館舉行。

此次邀請的嘉賓是成都市圖書館館長肖平。作為中國圖書館學會學術研究委員會委員,天府文化研究院學術委員會委員,四川省文旅廳智庫專家,成都市文化旅游專家委員會、歷史街區與歷史建筑保護委員會、文物保護委員會、非遺保護委員會專家,文化部創新獎獲得者,四川省勞動模范和成都市有突出貢獻的優秀專家,特別是作為一名成都移民的客家人后代。肖平館長以“非凡十年·成都的移民文化與城市性格”為題,暢談親身經歷與研究所見的成都變化,見證非凡十年偉大篇章,傳承蹈厲奮發精神力量。
講座開始,肖平從容落座:“很榮幸同大家交流成都這座城市的移民文化與城市性格。”他從清初“湖廣填四川”這一次由清政府發起的,波及大半個中國的移民運動談起,講述了清初四川人口銳減的時代背景、鼓勵入川政策、移民入川的艱難旅途、落戶管理與新生文化群體為四川帶來的生活變化。
“了解前人的奮斗歷程,至少可以豐富人生閱歷,堅強人生態度!毙て饺缡钦f。移民挑擔提籃,攜家帶口,經長途跋涉至天府之國,從開荒拓土到立宗建祠,入川移民的生活圖景在他的講述中徐徐展開。移民群體的落地生根也為成都這座古老的城市注入了新的血液。移民堅韌不拔、勤勞勇敢的基因傳承,在四川誕生了郭沫若、韓素音、劉光第、李宗吾等眾多客家名人;辣椒、紅薯、玉米等新品種作物在天府之國的沃土之上生根發芽;熱鬧的茶館聚集了來自五湖四海的新成員;川菜成為中國味型最為豐富的菜系……
在對話交流環節,來自四川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歷史文化學院、文學與新聞學院的同學向肖平館長提出了移民社會共同體建設、移民城市的文化原真性與獨特性、新時代成都新移民的影響等方面的問題。肖平館長結合文獻研究與自身經歷,為同學們一一耐心解答。
活動中,四川大學圖書館館長蘭利瓊代表主辦單位將四川大學圖書館館藏再造珍稀善本《芥子園畫傳》贈予肖平館長。(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