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12月7日電 (鮑相龍)松潘,一座擁有2300多年歷史的古老縣城,它是岷江和涪江的發源地,也是藏族、羌族、回族、漢族等多個民族的聚居地,先后獲得國家生態文明示范區、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花燈)、首批中國最美縣域、全國首個“人與生物圈計劃”自然教育基地、首批省級全域旅游示范區等稱號,并剛剛上榜2022中國縣域旅游發展潛力百強縣市……

2019年以來,松潘縣以天府旅游名縣創建為統攬,以旅游供給側結構為主線,推進縣域旅游創新發展、特色發展、融合發展、優質發展,構建起了全域旅游高質量發展新格局。圍繞創建天府旅游名縣,松潘縣成立以縣委書記、縣長為雙組長的創建工作領導小組,設立松潘縣“創建天府旅游名縣”辦公室,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優化行業自律機制,規范建立鄉村旅游協會、購物協會5個。

該縣還科學編制了《松潘縣全域旅游發展規劃(2019年—2030年)》《加快建設全域旅游示范區工作方案》《松潘縣旅游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方案》《關于天府旅游名縣命名縣及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實施方案》等,切實優化頂層設計,將旅游規劃于城鄉建設、土地利用、環境保護、鄉村振興等規劃相銜接,形成城、旅、業多規合一的發展體系。如投資8870萬元,落地建成國家岷江濕地公園;投資2.2億元,建成省級示范農業主題公園——天堂香谷。同時,松潘縣還設立旅游發展專項資金,通過政府杠桿資金撬動社會投資,吸引社會資金投向旅游產業超過50億元,累計安排旅游發展專項資金9500萬元,全面提升旅游綜合競爭力,進一步夯實了創建基礎。
近年來,松潘縣立足旅游標準化體系建設實際,強化資源保護利用,以活化利用為重點,不斷創新推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松潘表達,為創建國家級全域旅游示范區奠定堅實的根基。在創建中,該縣發揮歷史文化優勢,實施歷史建筑修復、文物保護申報、歷史文化街區打造,加快推進松潘古城提升改造,全力申創“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在發揮民俗文化優勢中,該縣69個具有本土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被挖掘、發現、保護和利用,打造的大型沉浸式實景演出《大唐松州·甕城傳奇》,藏族笛廈、羌族多聲部等節目走向旅游市場,既拓寬了廣大群眾的參與渠道,又打造出一種全新的文化生活圈,吸引更多年輕人愿意走近松潘、了解松潘。

“我們縣有著高規格的旅游資源稟賦,為把這些資源展示出來,松潘縣扎實開展各類活動。”該縣旅游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松潘縣堅持以“文旅+”為引擎,因地制宜將松潘紅色的長征文化、綠色的生態文化、多彩的民族文化與畜牧、旅游、體育、體驗全面深度融合,已成功舉辦六屆“古城花燈會”、連續舉辦2018年—2020年三屆黃龍極限耐力賽、“凈土阿壩·紅色長征”汽摩拉力賽松潘站摩托越野賽等大型比賽,其黃龍極限耐力賽線路榮獲2018中國體育旅游博覽會十佳體育旅游精品線路……
同時,通過舉辦“重塑百年威爾遜之路”中國松潘岷江源國際生態論壇暨第二屆黃龍高山蘭花節活動新聞發布會等方式,松潘縣向社會各界推介松潘得天獨厚的自然景觀和厚重的文化底蘊,并通過與浙江桐鄉、成都大邑等幫扶地的品牌聯創,進一步提升松潘在國內乃至國際旅游市場的知名度。同時,在各類招商引資和文旅推介活動中,加大羌族多聲部、回族土琵琶彈唱、藏族迪夏等特色民族民俗文化節目外出推介展演。借助各類特色文旅品牌,傳播松潘聲音、展現松潘魅力、打響松潘名氣。
由政府牽引,通過拍攝具有松潘特色文化的作品——紀錄片《松潘—川西重鎮五彩古城》列入央視《記住鄉愁》第七季,首部藏族女性主義題材電影《隨風飄散》全國上映,斬獲羅馬國際電影節最佳外語片獎等9個獎項,羌族紅色題材電影《紅色土司》榮膺溫哥華華語電影節3項大獎,黃龍五彩池更是在北京冬奧會開幕式上作為背景宣傳……松潘縣正不斷打造獨具魅力的松潘文化旅游品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