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3月3日電 (唐倩)3月2日,“非遺工坊典型案例”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館發布。

現場,全國人大代表,馬邊花間刺繡非遺工坊負責人喬進雙梅作視頻交流發言分享了非遺工坊建設經驗,她表示:“工坊主動把彝繡元素融入大小涼山地區民族文化活動和農事活動中,讓繡娘們穿上自己刺繡的產品走上舞臺,下一步,工坊會謀求與四川高校合作,努力補足產品設計、市場營銷、文創精品打造等方面的短板,主動融入彝鄉的文旅產業發展中,為彝鄉鄉村振興產業發展貢獻彝繡力量。”
據悉,此次文化和旅游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國家鄉村振興局共同開展非遺助力鄉村振興工作,支持各地依托從業人員多、帶動能力強的非遺項目設立了2500多家非遺工坊,覆蓋450多個脫貧縣和85個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此次獲評2022年“非遺工坊典型案例”的66家非遺工坊工作成效突出、社會反響良好、人民群眾認可度高,是全國2500余家非遺工坊的代表。
其中,北川羌族自治縣羌族草竹編非遺工坊的“羌族草編:編出富民畫卷”、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慈愿傳統文化有限責任公司非遺工坊的“藏香:小康路上幸福飄‘香’”、理縣囍悅藏羌繡專業合作社非遺工坊的“羌繡:吸引青年返鄉創業繡出別樣人生”和馬邊花間刺繡非遺工坊的“彝族刺繡:讓繡娘們的日子越過越美”等4個來自四川的項目案例成功入選。(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