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2023四川省文化和旅游發展大會在宜賓舉行。圍繞此次大會,第九屆中國(四川)國際旅游投資大會、2023四川國際文化旅游節暨“安逸四川之夜”——四川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推廣主題活動、四川文化和旅游主題展、2023全省文化和旅游重點招商項目發布會等同期舉行。
今年以來,全省文旅消費穩步回暖。尤其是春節、“五一”、端午等假期,文旅市場表現十分亮眼,全省迎客人次和旅游收入雙雙回升,部分指標超過2019年同期水平。強勁的復蘇勢頭中,也潛藏著變化與發展、機遇和挑戰。
四川文旅如何因時而動、順勢而為?帶著疑問,記者走進會場內外,與來自不同領域的嘉賓展開交流,尋找解題之鑰。
“游人如織”再現 今年前8月,全省累計接待游客4.77億人次
位于長江南岸的宜賓李莊古鎮,最近不斷迎來遠方賓朋。9月下旬,2023“兩岸情·李莊行”海峽兩岸文化交流活動、“向四川出發——境內外旅行商聚四川采風之旅”活動相繼在此舉行。讓宜賓翠旅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龍勇更為欣喜的是,游客數量因此出現“井噴”。
“今年以來,李莊古鎮工作日游客數量最多能達上萬人,不少游客是沖著全新建設的月亮田景區來的。”龍勇介紹,該項目總投資約21.5億元,以中國李莊文化抗戰博物館為核心,打造江南水鄉情景式體驗景區。竣工近一年半,景區接待游客已達400萬人次,預計將于明年春節前全面投運。
李莊古鎮的熱鬧,正是四川文旅行業強勢復蘇的縮影。
據本屆文旅大會相關數據顯示,今年1月至8月,全省累計接待游客4.77億人次,實現旅游消費5125.7億元,分別同比增長43.9%和27.5%。大型經營性演出場次達92場,觀眾超150萬人次,分別是2019年同期的10倍和5倍。各地景區重現游人如織、酒店民宿一房難求、影院劇院座無虛席、體育場館人聲鼎沸的景象。
據攜程網最新數據顯示,即將到來的中秋國慶假期,我省酒店訂單量、景區預約量分別較2019年同期增長71.6%和97.4%。
今年,自貢將首次在中秋國慶期間推出大型彩燈嘉年華,從9月28日一直持續到10月22日,同期開展方特時空星火節、仙市古鎮第十屆金秋旅游節等38項假日文旅活動。“本次彩燈嘉年華集觀燈游園、互動娛樂、文創演藝于一體,嘗試由節慶燈會向主題燈會轉變。”自貢市文化旅游投資開發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
“因地制宜”打造 游客出行有了新變化,需打造差異化的文旅產品
近年來,研學游逐漸火熱。在四川文化和旅游主題展上,內江市以一整面展墻,呈現當地研學游的發展思路、舉措和成效。
“發展文旅產業,內江缺乏資源稟賦,必須尋求差異化。”內江市文化廣播電視和旅游局資源開發和宣傳推廣科科長李文科說,內江打響“小甜足跡”全域研學品牌,著力打造成渝地區研學旅行新高地。目前,內江市特聘100余名能工巧匠作為研學指導師,圍繞工業體驗、甜城文化、鄉村耕讀等9大種類,累計開發課程200余門。
本次文旅大會提出,當前我省文旅行業強勢復蘇,但出現了游客出行日常化、休閑化、分眾化等新變化,文旅行業的傳統產業鏈條和盈利模式面臨重構。對于新形勢下文旅發展和變革的趨勢,要認真分析、準確把握、積極應對。
嘗試從供給端發力,打造差異化的文旅產品,成為各地盤活優質資源的共同舉措。
9月15日,“古蜀道徒步游”活動在廣元市劍閣縣啟動,現場推介了首批3條徒步游線路。“蜀道在廣元境內綿延近300公里,共有文化遺產點130余處,蜀道文化對廣元產生了持久而深遠的影響。”廣元市文化廣播電視和旅游局局長羅全生表示,此舉有利于促進蜀道資源的活化利用,讓其在地方文旅發展中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
隨著文旅需求強勁釋放,達州萬源市緊扣“休閑旅居、康養療養、研學實踐、采摘體驗”旅游業態,重點開發硒鍶溫泉、定向越野等體驗項目,推出“農耕體驗游”“周末親子游”等精品線路。“堅持首位發展文旅產業,大力建設‘川渝陜生態文旅名城’,實現‘美麗資源’向‘美麗經濟’蝶變。”萬源市委書記倪欣說。
“兩個效益”結合 以文化強省旅游強省建設,助力四川現代化建設
在本次文旅大會上,樂山市峨邊縣黑竹溝鎮古井村黨支部書記吉克漢干的分享,引起了與會嘉賓的關注。近年來,該村盤活閑置資源,引進建成特色民宿、農家樂52家,民宿經營戶家庭年收入翻番,村民人均年純收入達25600元。
文旅發展對鄉村振興的帶動作用,既有真金白銀,更有精神內在,吉克漢干表示,“引導村民移風易俗,涵養良好家風,自覺抵制各種陳規陋習,帶頭勤勞致富,新時代新農村新氣象不斷涌現。”
本次文旅大會強調,要以文化強省旅游強省建設,更好助力四川現代化建設。一方面,著力實現文化旅游與三次產業全鏈條貫通、全過程融合、全要素參與;另一方面,在推進工業化、城鎮化、鄉村振興、生態環境保護、縣域經濟發展等方面注入文化內涵、培育旅游資源,實現更大范圍和更廣領域的產業鏈整合、價值鏈提升。
作為本次大會的東道主,宜賓將文旅發展與城市建設綁定,通過前者持續涵養城市氣質、不斷提升城市品位、加快推動城市發展,尤其借助發掘保護、傳承利用長江文化、紅色文化,以及獨具特色的酒文化、竹文化等,擦亮一張張城市名片。
稻城亞丁則突出“保護”主線,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原生態是稀缺資源,亞丁景區堅持保護優先,走可持續發展之路。”甘孜州稻城亞丁景區管理局局長李燦表示。
保護不僅兼顧自然與人文,還將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有機結合。李燦說,亞丁景區強化古村落保護,最大化還原藏式村落風貌,“深入挖掘神山文化、洛克文化、香巴拉文化,建設亞丁香巴拉博物館,全方位展示亞丁‘前世今生’。”
記者 余如波 吳夢琳 楊藝茂
(來源:四川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