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上午,坐落于青羊區二環路二段的新西南書城正式面向公眾開放。開業當天,西南書城接連舉行多場活動,路過的市民紛紛駐足于這處書香地。
記者了解到,僅今年以來,成都就有成都藝術中心、成都川劇藝術中心、四川大學博物館、西南書城等文化地標煥新。這些被賦予時代印記的地標帶著新面容回歸,有何變?有何不變?
業態升級
提供多種閱讀場景
新開的西南書城坐落于藍潤摩里中心,面積有5000平方米,線上線下展示銷售圖書80萬種、文創產品10萬種。走進店內,書香撲面,舒適的座椅、溫馨的燈光以及隨手可及的充電設施,每一角落都洋溢著優雅而寧靜的氛圍。
談及變化,西南書城副經理楊薇表示,書店是城市文化的燈塔,也是城市化進程中文明程度的一個符號。“‘煥新’正是為了順應時代的變化和讀者閱讀需求的變化。新店在業態上做了全面升級,不僅提供了多種閱讀場景,還做到了一步一景,充分融入在地文化,營造川派文化場景。”
新舊更替
讓年輕人重新接近“川戲窩子”
從城市發展更新的角度來說,文化地標的“煥新”歸來是一種應時代之變的必然。新舊更替,指向了人們心中更為理想的城市面貌和生活方式。
1999年7月,成都市第一座專業音樂廳“嬌子音樂廳”迎來了第一場演出——中央民族樂團的《長城隨想》。從此,這座水碾河路48號的地標性建筑,成了幾代成都人欣賞高雅藝術的“啟蒙殿堂”。今年,金沙國際音樂廳迎來更新迭代,全新的成都藝術中心登場。這塊傳承幾代成都人記憶的藝術地標升級后,將會是潮流藝術與高雅藝術的交織點,是傳統音樂與現代娛樂的交融地,讓成都人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
9月,百年“戲窩子”重裝回來,以前的錦江劇場“煥新”為成都川劇藝術中心,重歸人們的視野。成都市川劇研究院相關負責人介紹,“煥新”不只肉眼所見的外表,還有消費模式與藝術體驗。“同時,探索傳統和時尚在這個舞臺相遇,以各類藝術展與節慶活動,吸引年輕人重新接近、認識傳統精粹之美,讓‘川戲窩子’不再是老一輩的專利,更是年輕人的時尚據點。”
文脈延續
讓美和活力在城市涌流
聚焦于近年來煥新的成都文化地標,可以發現,從公共藝術空間到大型公共建筑,再到藝術文化街區,都以嶄新的基礎設施和全面的業態功能起筆,以人文精神落筆。它們幾乎都從城市自身的文化土壤中自然而然地生長出來,既保有老成都傳統的城市文化精髓,又帶著新成都的開拓與創新精神,以及飽含顆粒度的個體關懷,去照亮城市文明。
在當前城市更新浪潮中,城市如何通過文化地標煥發新活力,并實現有機更新?重慶市城市規劃學會常務理事、學會城市更新規劃學術委員會主任委員戴伶認為,城市文脈蘊含著城市精神文化的積淀和沉淀,構建著城市特色濃郁的價值體系。所以在保護和延續城市文脈的基礎上實施城市更新,讓城市留下記憶、讓人們感受文明,才能讓美和活力在城市里充分涌流。
成都日報錦觀新聞記者 澤登旺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