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在蒙古國烏蘭巴托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記憶亞太地區委員會第十次會議上,由我國國家檔案局申報的“成都老茶館檔案”“德格印經院院藏雕版”“徽州千年宗姓檔案”三項檔案文獻,成功入選《世界記憶亞太地區名錄》。
據了解,這也是四川首次有文獻檔案入選這一名錄。目前,包括新入選的三項文獻檔案,我國已有17項文獻檔案成功入選《世界記憶亞太地區名錄》。
“成都老茶館檔案”收錄了1903年到1949年期間成都老茶館相關的檔案文獻資料,共6345件。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該組文獻被成都市人民政府全部接收保管,隨后移交至成都市檔案館保存。
“成都老茶館檔案”主要是茶館在經營管理過程中形成的三類檔案,分別為茶館日常經營類檔案、政府管理類檔案和行業協會管理類檔案。
2023年1月,這組檔案文獻成功入選《中國檔案文獻遺產名錄》。它是研究以成都為代表的中國近現代城市經濟、社會和文化歷史發展的珍貴史料,見證了近現代中國歷史和中國城市發展史的重要階段。“成都老茶館檔案”形成過程真實可靠,傳承有序,其價值已超過單純的經營史。其中記載著中國茶館文化的成都樣本,反映成都兼容并蓄的人文精神,體現了茶館與城市的共生共融。
此次成功申報的“德格印經院院藏雕版”檔案,自1703年開始刊刻,至今完整保存著228814塊古印版,這些印版大部分使用藏文,也有早期雕刻的梵文雕版,內容不僅有佛教各派經典,還涉及天文、歷算、語言、歷史、醫學等學科著作。
這些雕版文字圖像精確、雕刻工藝精美,綜合展現了不同歷史時期人們的價值觀念、宗教信仰、文化藝術和科學技術,是維系文化認同的重要紐帶,也是世界文化寶庫中的璀璨明珠。

近年來,德格縣按照印經院傳統的維護經版工作要求,對館藏的古舊印版20萬余塊經版進行印刷、洗版、晾曬、供油維護工作,每年按計劃完成15000余塊經版的維護保養工作。(德格縣委宣傳部 供圖)
2006年,德格印經院藏族雕版印刷技藝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9年,德格印經院藏族雕版印刷技藝作為中國雕版印刷技藝的子項目之一,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此次入選,將進一步激發全縣干部群眾對非遺保護及傳承的意識,推動雕刻技藝事業的蓬勃發展。”德格縣政協秘書長益西翁波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