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頁 > whty > 中新網四川

“蜀道行”文化遺產展示推介活動暨名家蜀道行啟動
2024年06月18日 16:38 來源:中新網四川 編輯:曹惠君

  中新網四川新聞6月18日電 (苗志勇)18日,“蜀道行”文化遺產展示推介暨文藝名家蜀道行活動(以下簡稱:“蜀道行”活動)在四川省廣元市劍閣縣翠云廊啟動。中國文聯原副主席、原中央電視臺臺長胡占凡,中國作協詩歌委員會主任、中國作協原副主席吉狄馬加,葉延濱、鄒瑾、梁平、娜夜、范穩、侯志明、鄭曉幸、寒露、蔣登科、劉正興、朱壽桐、鄧子強、白浩、李暉、彭濤、左芝蘭、鐘顯金等40余位來自全國各地的知名作家、美術家、書法家、攝影家、音樂家、文藝評論家等,以及來自主承辦方相關負責人和川陜甘渝蜀道沿線城市的媒體代表,共計百余人參加活動。

啟動儀式現場。活動主辦方 供圖
啟動儀式現場。活動主辦方 供圖

  接下來,文藝名家們將在四川廣元和陜西漢中等地,深入蜀道重要遺址的展示地、重大事件的發生地、歷史名人的行經地開展采風創作。

  此次啟動儀式由中共四川省委宣傳部、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廳、四川省廣電局、四川省文聯、四川省文物局、中共廣元市委、廣元市人民政府主辦,四川日報報業集團(四川日報全媒體)、四川廣播電視臺、四川新傳媒集團、蜀道研究院、中共廣元市委宣傳部、廣元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中共劍閣縣委、劍閣縣人民政府承辦。

  廣元,是中國蜀道文化的集中展現地,演繹著數千年的傳奇與榮光,也書寫著新時代的夢想和華章。當天的啟動儀式上,胡占凡、吉狄馬加、鄒瑾等文藝名家表示,蜀道歷史淵源悠久、文化積淀深厚,是歷史文化遺產的富集地帶,是中華文明連續性、創新性、統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的有力見證。保護好、傳承好這一歷史文化遺產,是我們共同的責任。文藝創作者既是歷史的記載者,也是時代進步的開拓者。希望在本次活動的感召下,有越來越多的文藝創作者關注蜀道、走進蜀道、推介蜀道,挖掘提煉蜀道的文化價值,展示講述蜀道的恒久魅力,以蜀道為途攀登文藝高峰,用更多精品佳作,講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蜀道故事,共同為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貢獻力量。

文藝名家在劍閣縣翠云廊行走蜀道。活動主辦方 供圖
文藝名家在劍閣縣翠云廊行走蜀道。活動主辦方 供圖

  據了解,“蜀道行”文化遺產展示推介活動分專家學者蜀道行、文藝名家蜀道行、媒體蜀道行、拍客蜀道行四大類主題活動,分啟動、實施、推廣三階段進行,相關活動從6月中旬持續到年底。

  在專家學者蜀道行主題中,中國先秦史學會會長宮長為、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執行院長王學典、西華師范大學教授蔡東洲等知名專家學者將擔任蜀道推薦官,結合蜀道考古調查和學術研究,深入淺出地解讀蜀道的價值和內涵。

  媒體蜀道行活動期間,中央駐川新聞單位,將聯動省級媒體以及蜀道沿線市縣融媒體,深入金牛道、米倉道、荔枝道、陳倉道、褒斜道、儻駱道、子午道、陰平道等沿線城市采訪。

  在拍客蜀道行中,全球知名攝影師、社交網絡影像創作達人將分批次來川,圍繞蜀道標志性點位及沿線自然風光、文化傳承、城市風貌等開展行走式創作,匯集系統反映蜀道的優質影像圖片,打造面向海外傳播的系列影像融媒產品,攝制外籍攝影師采風見聞微紀錄片。

  據介紹,“蜀道行”活動還將深入挖掘蜀道歷史遺跡、文化藝術、生態文明,扎實推進蜀道系統性保護研究宣傳。活動后期,系列蜀道文化宣傳推介產品將陸續推出。主辦方將組織專家學者圍繞蜀道考古調查與歷史研究、文獻綜合研究、文學與藝術研究、地理與環境工程研究、生態研究、研究史研究、資源數字化建設與研究以及文化與生態傳承普及、協同創新研究等領域階段性成果,發表系列權威解讀闡釋文章。廣大文藝工作者將創作一批文學、攝影、美術、書法、音樂等文藝作品,藝術展現蜀道文化獨特魅力。參與活動的媒體將聚焦蜀道沿線遺址遺跡、名鎮名村、自然生態、地理環境等,創作系列視聽作品,生動展示新時代文化遺產保護利用成就、經濟社會發展變遷、民風民俗傳承延續。今年底,川陜甘渝四省(市)蜀道沿線媒體還將與中央媒體互動,通過開設專題專欄的形式,集中展示推廣此次“蜀道行”活動成果,持續放大傳播效應。

  同時,活動主辦方還規劃出版《蜀道文化遺產叢書》《蜀道圖像集成》《尋路蜀道》《蜀道十講》《蜀道詩文擷英》等蜀道文化主題出版物,匯編出版“蜀道行”文化遺產展示推介活動成果集,適時通過新書發布、研討推薦等方式廣泛推介蜀道研究成果,促進蜀道文化傳承普及。(完)

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本網或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新社,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本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聯系方式: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采編部 電話:+86-28-62938795

欧美日韩亚洲一区二区,一级视频在线免费播放。,欧美一级特黄高级视频,精品毛片三区四区在线观看
日本中文字幕亚洲无线码 | 制服丝袜第一页在线播放 | 日韩噜噜噜在线视频 | 中文字暮人成乱码熟女 | 亚洲欧美在线人成最新按摩 | 在线视频亚洲欧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