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10月11日電 (記者 劉忠俊)10月11日,敘述四川彭山江口古戰場遺址考古的新書首發暨閱讀分享會在成都舉行,活動吸引了不少讀者參與和關注。

四川眉山彭山江口古戰場遺址,是百年來明清史階段最重大的考古發現,先后獲評“2017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新時代百項考古新發現”,出土器物修復獲“2021全國十佳文物藏品修復項目”。
新書《江口沉銀考古手記》作者、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長、研究員劉志巖以考古領隊的第一視角,以時為序,敘述了江口古戰場遺址發掘工作緣起、逐步深入過程,兼及管理、科研中的核心難題與突破性進展,挖掘深藏于資料背后的田野考古細節,帶領讀者跨越時空,走向岷江之上的發掘現場。同時,將“考古君科普”和“領隊日志”穿插文中,以豐富的考古知識點和細膩的親身感悟,描摹出了考古行業概況和江口考古隊的工作群像,呈現出考古工作如火如荼進行的盛況以及新一代考古人的熱忱與執著。
新書首發暨閱讀分享會上,巴蜀書社社長王祝英介紹了該書編寫、出版情況以及內容、價值、意義。作者劉志巖、西北大學文化遺產學院教授于春還圍繞江口古戰場遺址發掘關鍵問題、寫作歷程和內容結構、公眾考古的理念與實踐,從考古人親歷視角出發,進行了深入、坦誠、極富啟發性的交流探討。內容涉及江口古戰場遺址發掘的狀況、遭遇的挑戰和應對、關鍵事件和重大發現,江口古戰場遺址考古發掘的價值意義,考古人員工作日常和職業感受,志愿者團隊的組建管理,科學技術在考古工作中的運用,考古發掘與文物保護、展示等。

新書《江口沉銀考古手記》揭開了明末傳奇人物張獻忠沉銀歷史真相,重返真實發掘現場,呈現了中國最大內水考古全過程,并以細膩的筆觸描摹了不同職責的江口考古隊隊員群像,呈現出他們對考古事業的溫情日常,是一部內涵豐富、情理交融的考古佳作。“近期還將陸續推出江口沉銀遺址系列新的研究成果。”巴蜀書社社長王祝英稱,將與江口古戰場遺址發掘、研究、管理機構和相關學者保持積極聯系并通力合作,出版更多高質量的江口沉銀遺址學術著作和大眾讀物。
據了解,江口古戰場遺址考古發掘先后完成了6期圍堰考古,出水文物共計7.6萬余件。展陳考古發掘出水文物的江口沉銀博物館也正加緊建設,目前外立面安裝已進入收尾,正在進行玻璃采光安裝等作業,爭取2024年底建成。(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