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成都8月23日電 題:四川“刀鋒女戰士”陳憶梅:奔跑永不停歇 盼走上殘奧會賽場
中新網記者 岳依桐
用酒精擦拭左腿殘端后,四川省殘疾人田徑隊隊長陳憶梅仔細穿戴好形似彎刀的運動假肢,再使勁蹬地,將接受腔內的剩余的空氣排出。確保假肢吸附牢固后,她站上塑膠跑道,臉上帶著堅定的微笑,準備開始新一天的訓練。雖此前因生育而沒能參加東京殘奧會選拔賽,但她仍全力拼搏,將走上殘奧會賽場當作最高理想。
“我發自內心地熱愛體育,奔跑的感覺讓我著迷。不論有多累、多辛苦,我都想不停去追逐更好的成績。”9歲因車禍導致左腿高位截肢后,陳憶梅也曾自我封閉多年,正是田徑讓她逐漸走出了自卑與痛苦。截至目前,她已先后斬獲世界級和國家級專業賽事的金牌近10枚,也是T63級(肢體殘疾分級標準)女子100米和急行跳遠兩項全國紀錄的保持者。

訓練中的陳憶梅。 岳依桐 攝
因運動假肢特殊的形狀和奔跑時肆意灑脫的身影,今年28歲的陳憶梅被外界親切稱為“刀鋒女戰士”。談及這個昵稱,這位長相清秀的運動員笑道,自己一直都用戰士般的狠勁在田徑場上揮灑汗水,運動假肢已經是她不可分割的“好伙伴”。
2013年,剛上大學的陳憶梅經人推薦加入四川省殘疾人田徑隊,經過一年身體素質的鍛煉后,她才擁有了自己的第一副運動假肢。陳憶梅介紹,與沒有彈力的生活假肢相比,運動假肢能夠反彈對地面的作用力,就像腿上安裝了一個彈簧片一樣,從而讓殘疾運動員真正能夠奔跑起來。“第一次穿上假肢我立馬就跑了起來,那種感覺太好了,沒想到我還有能夠奔跑的一天。”回憶起當時的場景,陳憶梅笑得爽朗。
實際上,運動假肢使用起來并不輕松。假肢接受腔內必須保持真空的狀態,才能牢固住殘端,但這種密閉的空間和強大的吸力會導致殘端感染甚至破裂。“剛開始還用不習慣,每天都忍著疼痛訓練,最夸張的時候,脫下假肢一看,接受腔內都是鮮紅的血。”陳憶梅告訴記者,哪怕現在,她大腿殘端都時有感染,而大腿根部也會被假肢戳得紅腫。
平衡也是使用運動假肢時最需要注意的問題之一。“隨著奔跑速度加快,假肢反彈回的力會越來越大,如果不能做好雙腿的平衡,很容易就會摔跤。”陳憶梅的右腿上滿是傷疤,都是訓練時造成的,但她并不將這些傷痛放在心上,“對于一個只有一條腿的人來說,突然有了兩條腿的感覺,就是只想跑,一切困難都不是問題。”
與運動假肢這個“新伙伴”磨合僅約3個月后,陳憶梅就參加了2014年全國殘疾人田徑錦標賽,并斬獲T63級女子100米金牌,打破了當時的全國紀錄。那是陳憶梅穿上運動假肢后第一次參加國家級比賽。由于還不夠熟悉,她在起跑前意外摔倒,右腿膝蓋血流不止。“當時沒想那么多,發令槍一響我就沖了出去,結果獲得了冠軍。”陳憶梅笑著說,“沒想到第一個到終點線接我的人是醫務人員。”
急行跳遠是陳憶梅參加的另一個項目。為減輕負重、避免落地不穩導致骨頭受傷等原因,穿假肢跳遠的殘疾運動員并不多,陳憶梅正是其中之一。“穿假肢和不穿假肢時的身體重心不一樣,重心改變后身體需要時間適應,為了不影響跑步成績,我就選擇一直穿戴假肢。”陳憶梅說,習慣后,運動假肢也讓她助跑更快,跳得更遠。
如今,陳憶梅平均每天都要訓練五六個小時,備戰即將于今年10月舉辦的全國殘運會。“‘享受比賽,感受整個過程’是我的座右銘,我有信心能夠奪得獎牌。”陳憶梅自信滿滿地說,通過體育自己找到了自信,樹立了人生的目標,希望她的故事能夠鼓勵更多殘疾朋友走出傷痛,勇敢擁抱擁有無限可能的明天。
參加殘奧會的種子在陳憶梅的心中不斷長大,采訪告一段落之時,她笑著為出征東京殘奧會的中國代表隊送上祝福:“希望所有運動員都能取得好成績,向世界展示中國人永不服輸的精神!”(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