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貢地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南翼、川南城市群中心位置,素有“江姐故里”“千年鹽都”“恐龍之鄉”“中國燈城”之稱。全市幅員面積4381平方公里,轄4區2縣(自流井區、貢井區、大安區、沿灘區、榮縣、富順縣),戶籍人口320萬人,城鎮化率56.20%,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全國文明城市、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平安中國建設示范市。
建建置歷史悠久。自貢因鹽建鎮、置縣、設市。1939年8月,經四川省政府批準,劃出富順縣第五區和榮縣第二區的產鹽區,取鹽井自流井和貢井第一字合稱自貢市,是全國最早設立的23個建制市之一;同年9月1日,自貢市政府成立,隸屬四川省政府。1949年12月5日,自貢市和平解放,隸屬川南行署。1952年,川南行署撤銷,中央人民政府恢復四川省建置,自貢市仍隸屬四川省至今。
革革命基因濃厚。1911年四川保路運動革命大潮中,無產階級革命家、教育家吳玉章等領導在榮縣起義,點燃辛亥革命的首義烽火,建立了全國第一個縣級資產階級革命政權。1941年到1944年間,“愛國獻金”運動首先在自貢興起,自貢人民先后捐獻飛機“鹽工號”“鹽船號”兩架,籌集法幣一億兩千萬元,創下當時全國獻金最高紀錄,馮玉祥將軍親題“還我河山”榜書。革命戰爭年代,孕育出盧德銘、鄧萍、江竹筠、龍鳴劍、陳澤煌、王天杰、李仲權、方士廷、肖鳳階等一大批革命英烈和仁人志士,載入烈士英名錄的自貢籍烈士有1800多名。
交通物流便捷。自貢地處川渝滇黔重要節點,境內有鐵路2條、高速公路6條,擁有四川首個通用機場,依托已建成的綿瀘高鐵(內自瀘段),在建的成自宜高鐵、自貢至永川高速公路以及規劃建設的渝自雅鐵路等,正加速構建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和西部陸海新通道的綜合交通體系。鄰近成都天府、重慶江北等5座民航機場,成自宜高鐵建成投用后,半小時可直達天府國際機場。自貢是川南的傳統商貿中心,正在全力建設西南(自貢)國際陸港、保稅物流中心(B型)等項目。2020年7月獲批川渝地區唯一的國家首批骨干冷鏈物流基地。
工業基礎扎實。自貢是中國鹽業的發祥地之一、近代全國最大的手工業場,現探明巖鹽資源儲量達79.3億噸。經過上世紀50代末三年化工城建設和60年代三線建設,逐步形成鹽業、化工、機械為支柱的多門類工業體系,奠定了自貢作為全省重要工業基地的地位。目前,聯合國產業目錄的31個制造業分類中,自貢有生產經營活動的達28個,是省內唯一的全國老工業城市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區,擁有1個國家級高新區、1個省級高新區、3個省級開發區,獲批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節能環保裝備、高技術轉化應用)、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節能環保領域)、國家新材料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全國首批西南唯一的全國民用無人駕駛航空試驗區。
文化特色鮮明。自貢大力實施文旅興市戰略,建設獨具特色的世界文旅名城,擁有兩千年的井鹽文化,全國七大專業博物館之一的博物館——鹽業歷史博物館和世界第一口用人工頓鑿法打造的超千米深井——燊海井坐落于此。自貢有億萬年的恐龍遺址,是侏羅紀時期恐龍化石種類最全的地方,自貢恐龍博物館是世界三大恐龍博物館之一,恐龍文化科技產業園已于2022年6月開園。自貢燈會始于唐宋,享有“天下第一燈”的美譽,已成功舉辦29屆自貢國際恐龍燈會,“中華彩燈大世界”先后獲評“首批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2022年國家旅游科技示范園區”“全國非遺與旅游融合發展優選項目”。2018年6月,自貢被商務部、中宣部、文化和旅游部、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共同認定為全國首批國家文化出口基地,自貢彩燈點亮德國漢堡G20峰會、進博會、世博會、冬奧會,占據國內85%、海外92%的燈展市場份額。龔扇、扎染、剪紙“小三絕”獨具特色,“中國鹽幫菜之鄉”久負盛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