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背著背篼行走在鄉間小道上的仁壽縣特殊教育學校老師志愿者。 潘建勇 攝

送教上門的老師走進方家鎮前往星星(小名)家開展送教上門志愿服務。 劉忠俊 攝

穿行在果樹林小路上的送教老師們。 潘建勇 攝

徐瑞霜老師輔導星星(小名)練習寫字。 劉忠俊 攝

徐瑞霜老師輔導星星(小名)進行個訓康復訓練。 劉忠俊 攝

仁壽特殊教育學校教室里老師正在教孩子唱歌。 劉忠俊 攝

羅秀英(中)、徐瑞霜(右一)老師上門輔導重度自閉癥伴隨語言功能喪失的孩子星星(小名)。 劉忠俊 攝

曾玲老師正在輔導孩子讀數字5. 潘建勇 攝

星星(小名)(左)收到老師帶來的愛心禮物很開心。 劉忠俊 攝

鄧思巧老師正在教孩子看圖識物。 潘建勇 攝
5月20日,四川眉山市仁壽縣特殊教育學校,由4名老師組成的送教上門志愿服務隊走進方家鎮菊灣村,為重度自閉癥伴隨語言功能喪失的孩子星星(小名)上門講課,同時幫孩子們進行康復訓練。
據了解,眉山市仁壽縣鄉村,一些身患重度殘疾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孩子,無法前往學校享受正規教育。為此,仁壽縣特殊教育學校的50名老師志愿分成12個小組,為31名重度殘疾孩子開展送教上門志愿服務,增強孩子們自信心,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和認知能力,讓殘疾孩子足不出戶就能接受教育。
因這些孩子一般居住在離城較遠的山村,又是留守兒童,送教上門時,老師們及時將愛心人士捐贈的衣服、食品和學習用品等送到孩子們手上,讓孩子們零距離感受社會大家庭的關愛。
記者注意到,送教途中老師總是用背簍裝教具、康復器材、課本書籍,同時還有衣服、食品等。“因物品多,下車后有時需步行一段鄉間小路,大家便用當地鄉村常用的背篼來裝物品,并背在背上。”送教教師徐瑞霜稱,大家還根據孩子的殘疾程度,為他們制定相應課程。如:文化知識、生活自理、行為習慣、個訓康復、情緒管理、多感官康復……
2014年至今,仁壽縣特殊教育學校老師每月利用課余時間送教下鄉,每組老師每月送教4次或6次,開展送教上門萬余人次。送教老師也成為鄉間小路上一道“特殊風景”,老師們用愛與責任為殘疾孩子撐起了一片藍天,村民們稱她們為“背篼老師”。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