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西昌8月12日電 題:大涼山彝族童聲合唱團:用歌聲連接世界
作者 賀劭清 何美錕 湯雁
“蹦啊蹦,跳啊跳,一起找豬草。”10日晚間舉行的2023年第八屆涼山彝族火把節開幕式上,彝族姑娘吉好有果與晨曦合唱團的小伙伴們帶來了《村居》彝語童聲合唱。十余天前,這些孩子曾在成都大運會開幕式上用歌聲迎接五星紅旗入場,讓世界聽到大涼山深處的聲音;而現在他們回到家鄉,在彝族最重要的節日,用歌聲歡迎全球游客的到來。

10日晚間舉行的2023年第八屆涼山彝族火把節開幕式,晨曦合唱團進行表演。皮特伍且攝
涼山州是中國最大的彝族聚居區,也曾是中國最大的集中連片深度貧困地區之一。晨曦合唱團于2018年在地處大涼山腹地的昭覺縣成立。這支僅有一位老師的微型合唱團,不僅見證了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中的涼山巨變,還多次將金沙江畔的天籟童聲唱出涼山。

晨曦合唱團的孩子們在涼山州昭覺縣學習唱歌。 皮特伍且供圖
走下舞臺的吉好有果面對中新網記者的鏡頭略顯羞澀,但只要談及心愛的音樂,她便會不由露出笑容。吉好有果說,家鄉昭覺縣三河村已經改換新顏,村民們搬進了有獨立衛生間、廚房的彝家新寨,爸爸在家門口開起了小賣部,媽媽愛上了研究各種菜肴。“可能最沒變化的,就是我對音樂的愛。希望長大后能成為音樂老師,回到我的涼山,教很多的孩子。”

晨曦合唱團的孩子們在涼山州昭覺縣學習唱歌。 皮特伍且供圖
吉好有果在今年7月加入晨曦合唱團,與合唱團的孩子們一同學習,并參與了多場大型文藝演出。最近她每天都會通過視頻,給家人分享合唱團中發生的新鮮事。在吉好有果看來,唱歌不僅能給人最純粹的快樂,讓更多人通過音樂了解彝族文化,還把外面的世界帶回涼山。

晨曦合唱團的孩子們在涼山州昭覺縣學習唱歌。 皮特伍且供圖
“一開始創立合唱團,只為了參加學校的節目,來合唱團的孩子沒有一個系統學過音樂,更沒想到以后他們能把大涼山的歌唱給世界聽。”在創立晨曦合唱團的老師皮特伍且說,彝族“有腳就會跳舞,有嘴就會唱歌”,晨曦合唱團成立之初便不想成為“規規矩矩站在舞臺上”的合唱團,而是“在舞臺上活起來”的合唱團。
為了讓晨曦合唱團呈現出更好的舞臺效果,孩子們小到一個手勢、細微的表情,皮特伍且都會精心設計。同時他還搜集了彝族民歌、童謠,并將彝族傳統樂器,以及被彝族視為最豐富、最靈活的語音表演“克智”引入合唱團的節目。
負責“克智”表演的13歲彝族男孩吉朵史拉說,自己一開始只是被“克智”夸張的表情吸引,但并不懂“克智”所表達的含義。學習“克智”的過程中,老師給大家講解了不同場合“克智”所表達的內容,以及“克智”背后的彝族故事,讓他對彝族歷史有了更深的了解。
晨曦合唱團的成員大多來自昭覺縣各個村小的愛心班,他們的家庭并不寬裕,合唱團不僅不收取任何費用,還給了他們被看見的機會。吉朵史拉如今已成為涼山州文旅集團的簽約小演員,在不影響學習的前提下演出。被老師笑稱“見過大世面”的吉朵史拉談到自己的音樂夢,眼神陽光又自信。
皮特伍且說,他當然希望合唱團的孩子們,能通過音樂小小地改變一下命運,帶給他們更多的人生選擇。如果最后沒能改變,也不要遺憾,相信通過合唱團的這段經歷,能讓孩子更自信地面對以后的生活。“音樂讓孩子們知道,涼山之外不僅有山,還有更美好的世界等著他們發現。”(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