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2020年3月起,四川啟動建設“金通工程”,探索適合四川省情的可持續、高質量的鄉村運輸發展模式。一輛輛“小黃車”從此開進了廣大鄉村,徹底改變了村民的生活出行方式。

彭州市葛仙山鎮附近村民在“公交微集市”擺攤銷售柑橘。 王鵬 攝
中新網成都1月19日電 (記者 王鵬)車來車往的鄉村公路旁,一處公交站背后的空地上赫然出現一片繁華集市,不少村民正在銷售農產品……近日,中新網記者在四川省彭州市葛仙山鎮,見到了一處熱鬧的“公交微集市”。
這是四川鄉村運輸“金通工程”助力鄉村振興的一個縮影。2020年3月起,四川啟動建設“金通工程”,探索適合四川省情的可持續、高質量的鄉村運輸發展模式。一輛輛“小黃車”從此開進了廣大鄉村,徹底改變了村民的生活出行方式。

彭州市花園村村民在家門口乘坐“小黃車”。 王鵬 攝
“以前我們受民營企業‘承包經營模式’制約,城鄉客運缺乏發展動力!迸碇菔薪煌ㄟ\輸局副局長吳小亮告訴記者,為徹底破解制約,自“金通工程”實施以來,彭州市投入資金約1.2億元,完成了公交及鄉村客運國有化回購,在城市和鄉村實現了“全域公交”。
數據顯示,彭州市目前有鄉村客運車輛106輛,營運里程300公里,營運線路17條,日均出行0.8萬人次,全市13個鎮(街道)202個村(社區)實現了100%通客車,統一票價2元。

圖為彭州市葛仙山鎮“公交微集市”!⊥貔i 攝
鄉村實現100%通客車后,如何在解決客運痛點的同時,讓“金通工程”助推鄉村經濟發展,成為重中之重。在此背景下,彭州當地長期存在的“公路地攤”現象,引起了交通部門的關注。
吳小亮稱,彭州物產豐富,許多鄉村的村民長期以來喜歡在公路旁擺攤設點,銷售自家農產品,雖然能為家庭帶來額外收入,但也存在著安全問題!搬槍@一現象,我們特意調研,并建成了成都首個‘公交微集市’!

彭州市葛仙山鎮附近村民在“公交微集市”擺攤銷售柑橘。 王鵬 攝
記者了解到,“公交微集市”旨在發展鄉村客運站點經濟,在鄉村民眾自發形成的蔬菜、水果等特產銷售點對公交站點進行優化補充,將站點附近停車位、沿路商販、農產品等資源整合起來,植入銷售、停車等功能,方便村民交易農產品和旅客停車休憩。
記者在葛仙山鎮的一處“公交微集市”看到,該集市位于公交站后側空地上,占地近千平方米,不僅有飲品店、茶攤,還為村民們售賣產品提供了專門貨架,南瓜、柑橘、青菜等產品琳瑯滿目。
“以前我是在公路邊擺攤,現在早上從家門口坐上‘小黃車’來這里,擺上攤,很安逸。”葛仙山鎮樂江村村民劉叢敏近期一直在“微集市”銷售柑橘,生意好時每天能賺幾百元,他告訴記者,這里如今也成了附近村民休閑娛樂的場所,大家經常聚在這里喝茶聊天。
吳小亮稱,未來彭州還將在全域鄉村建設十余個“公交微集市”,讓“金通工程”進一步助力鄉村振興。
記者從四川省交通運輸廳道路運輸管理局了解到,在“金通工程”實施過程中,四川在平原和淺丘城鎮化水平較高的地區,有序推動城市公交向鄉村延伸,推動農村客運班線公交化改造,提升公交覆蓋范圍。2020年以來,全省新增22個縣(市、區)實現全域公交。(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