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8月21日電 (蘇小娟)近年來,金川縣持續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通過排污治污、垃圾分類、公廁治理、發展鄉村旅游業等多種舉措,大力改善農村生態環境,穩步提升村容村貌,讓廣袤鄉村成為農民群眾宜居宜業的美麗家園。

走進金川縣咯爾鄉德勝村,一幅清新宜人的鄉村美景圖盡收眼底。一條條平坦整潔的硬化道路貫穿全村,環境整潔舒適,鄉風文明和諧,道路兩旁花團錦簇,農舍墻上彩繪搶眼,目之所及,紅瓦白墻,亭臺院落,鱗次櫛比。昔日的小山村在鄉村振興中實現華麗蛻變。

“現在村上的環境好了,以前坑坑洼洼的泥土路變成了硬化路,修建了文化廣場,晚飯吃過后,還可以在廣場上鍛煉身體....。。”咯爾鄉德勝村55歲村民范安康說起村上的變化,臉上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說起曾經的咯爾鄉,“臟亂差”是留給大家最深的印象。而現在,當地群眾都會說:“這里的變化太大了,污水不見了,周圍的環境也變好了,住在這樣的環境里讓我們很高興。”
咯爾鄉的新貌,得益于金川縣“三家園”建設。2022年,金川縣因地制宜全力推動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的實施,減少農村生活污水對生態環境的影響,通過格柵預處理、化糞池、厭氧池、兼氧池、好氧池、人工濕地等工序,對集鎮污水集中處理,最終達到排放標準,項目惠及當地309戶群眾。
走進卡拉腳鄉二普魯村,干凈整潔舒適的村莊讓人頓感心情愉悅,晨光中扛著鏟子趕牛的村民也成為了一道靚麗的風景線,不熟悉二普魯村情況的人一定很好奇,為啥放牛要帶把鏟子?原來是因為二普魯村是一個半農半牧的藏族村寨,村里面散養黃牛的農戶較多,隨處亂排的糞便給村里的人居環境整治帶來不小挑戰。
為解決路面牲畜遺留糞便和人居環境難題,二普魯村黨支部堅持“支部引領、黨員帶頭、群眾參與”,把開展人居環境整治作為推進鄉村振興的抓手,通過召開村“兩委”會、黨員會議、群眾會議等多種形式,廣泛征集民意,收集民智。在充分調動網格員、公益性崗位、生態管護員、環衛員及廣大群眾進行環境大整治的同時,形成了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組、完善門前三包等保潔機制、極大地調動黨員群眾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讓村民逐步從“要我整治”到“我要整治”的觀念轉變。
村民仁真說:“在以前我們并不是很重視生活環境衛生,現在每戶輪流打三天,三天后就將流動紅旗掛在下一戶就該下一戶打掃衛生了。每天早上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打掃公共環境衛生,去晚了,怕被鄰居笑話,也怕在年底的“黨員思想體檢”會上被批評。平時外出放牧,我們也會自發攜帶鏟子,以便及時處理路面上的牲畜遺留糞便,只有這樣我們居住的環境才會越來越美。”
干凈整潔的道路、清澈透明的溝渠、安靜和諧的村莊是美麗鄉村畫卷上不可缺少的部分,德勝村和二普魯村華麗轉身的故事,成為“三家園”建設推進中金川無數鄉村蝶變的縮影。

近年來,金川縣圍繞“布局美、產業美、環境美、生活美、風尚美”五美鄉村建設標準,科學編制“世外梨園田園綜合體規劃”,高效利用協作幫扶和銜接資金2.77億元,統籌安排4類142個項目,聚力推進美麗鄉村風景線建設。重點以整治農村人居環境和美化農村生態環境為抓手,9個鄉鎮16個村實現垃圾“戶分類、村收集、鄉轉運、片區處理”,整治路域、水域環境1571公里,380戶農廁改造全面完成,國控省控斷面、縣城飲用水源地水環境質量均為Ⅱ類以上標準,聲環境、水、空氣達標率均為100%,著力打造宜居宜業宜游美麗鄉村,實現生態宜居的完美蛻變。

下一步,金川縣將堅持以“布局美、產業美、環境美、生活美、風尚美”為標準,加快推進人居環境整治、特色產業發展、文旅節點塑造等項目建設,努力趟出“點上示范、面上突破、全域推動”的金川路徑,建設居宜業和美“三家園”,讓村民“看得見山水、留得住鄉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