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2020年1月6日電 (肖順暢)“自從安裝了衛星定位系統,再也不用為羊走丟而發愁了,養再多的羊一兩個人也可以管理。”近日,在涼山州會東縣堵格鎮團圓村村文書羅永祥在檢查完頭羊脖子上的定位器后說道,“以往,每年雇傭放羊人的費用都要花掉一大筆,現在有了這套系統,大大節省了人力。”

傍晚,到了羊群回圈的時間,涼山州會東縣堵格鎮團圓村羅永祥打開手機,進入電子圍欄放牧系統,羊群實時位置、當日行走距離、羊群運動軌跡等實時信息就顯示在手機上了。
根據電子地圖上的羊群位置信息,羅永祥跨上摩托車直奔羊群所在的位置,大約20分鐘就找到了羊群。每天早上放羊出圈,晚上再趕回羊群,羅永祥自從2019年用上了羊群衛星定位跟蹤系統,節省了大把時間。

羅永祥是團圓村的村文書,被評為會東縣第二屆“川滇明珠百名尖子人才”。雄心勃勃的他,一心想著在農村的廣闊天地上干一番事業。2019年,堵格鎮著力打造黑山羊小鎮,鼓勵當地村民大力發展黑山羊。羅永祥抓住機會,決定利用原生態資源,購買了近100只繁殖母羊,發展起了養羊業,但在放牧過程中,有的山羊突然走失,家人花了大半天時間才找到。為此,找回走失羊令羅永祥十分頭疼。
在外經商多年的羅永祥平時好動腦筋,聯想到現在手機上、小車上都有導航系統,便突發奇想,如果把GPS衛星定位系統用到黑山羊的身上,管理起來肯定容易多了。想到這個辦法以后,他說干就干,馬上在頭羊的脖子上安裝了GPS定位系統。這一試果然靈驗,現在只要通過電腦或智能手機就可以隨時掌握羊的動態。

目前,他的養羊業在當地已小有名氣,當地的村民也都經常向他請教。“以后,我還想把攝像頭架在黑山羊身上,能夠讓大家看到黑山羊每天吃的是什么,生長環境怎么樣。”羅永祥說,安裝攝像頭系統是為以后溯源羊肉提供基礎數據,證明羊是在自然條件下放牧生長的,最終目的是通過追溯體系,實現羊肉的優質優價,從而增加牧民收入。
據了解,會東黑山羊養殖歷史悠久,在全縣各區域均有分布。2020年,會東黑山羊存欄規模超過80萬只、出欄規模超過70萬只,會東已成為涼山州黑山羊養殖第一大縣。
“去年,我們對接爭取縣國資公司投資150萬元,專項修繕配套軟硬件設施,重塑堵格牲畜交易市場品牌形象。同時,還積極探索落實‘互聯網+黑山羊’產業政策措施,注冊上線會東縣畜產品網絡交易平臺。”堵格鎮黨委書記倪昌武表示,堵格牲畜交易市場年成交總量峰值達到了52萬只左右,爭取在下一個十年內,盡快實現會東黑山羊市場銷售100萬只以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