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省達州市大竹縣的山火監測預警試驗場現場。(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供圖)
中新網成都3月25日電(楊予頔)森林草原防火滅火工作是自然災害防治的重點,為進一步提升山火監測預警的精準度和及時性,25日,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以下簡稱減災所)、成都多災種預警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發布消息稱,其建設的大陸災害預警網山火監測預警試驗場投入運行。
據悉,該試驗場位于四川省達州市大竹縣的一處荒地,自2020年底以來已開展多次山火監測預警試驗。多次試驗結果中的衛星監測數據變化以及溫度曲線變化顯示,減災所山火監測平臺能夠利用大陸災害預警網,將地球同步衛星的多波段遙感數據和視頻監控數據實時傳回大陸災害預警中心,并進行24小時自動分析,識別著火點,同時排除陽光反射、地表人工活動導致的熱點等干擾進行有效的火災監測和預警,及時傳遞包含著火點經緯度、著火地點、著火面積、著火點衛星圖等信息。
“12年前,我們從汶川余震區起步,經過近萬次余震的檢驗,研發出了地震預警成果。此次建設山火監測預警試驗場,也是為了繼續驗證、提升‘四川智造’山火監測預警系統的準確性、及時性,進一步完善多災種預警系統的‘天-空-地-地下’一體化的監測預警能力。”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所長、成都多災種預警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王暾介紹,該系統于2020年4月上線試運行以來已成功監測到多次火災,包括同年4月20日的四川省涼山州西昌市樟木箐鎮李家溝村山火,同年4月26日的四川省綿陽市安州區千佛鎮山火,同年11月9日的浙江某公司火災事故等。
王暾表示,每年3至4月是防范森林草原火災的重點時段,森林草原防火工作是系統工程,需要建設防火通道、隔離帶等基礎設施;加強防火宣傳教育、救援演練,完善科學高效的滅火救援指揮體系;’更需要提升從源頭上防范化解火災風險的能力,“我們希望減災所山火監測預警系統的研發和應用,能助力應急指揮部門從源頭上及時監測、識別、預警火情,掌握滅火救援工作主動權。”
據悉,截至目前,減災所山火監測預警系統逐步從監測山火、林火等擴展到多種火災、火點,包括疑似秸稈燃燒等多功能監測告警。下一步試驗場將重點圍繞小火著火點和燜燒著火點監測能力、云霧穿透能力、著火面積估算能力等關鍵核心能力進行優化提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