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4月1日電 3月30日,成都市召開2021年度全市地方志工作會。會上,成都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以下簡稱“成都市地志辦”)總結十三五以來工作成績,安排部署了接下來的工作。
會議指出,“十三五”時期,成都市地志辦完成了全國首部“綱目體”志書——《成都市志(1990-2005)》。市和區(市)縣兩級綜合年鑒實現“一年一鑒”公開出版;《安仁鎮志》《黃龍溪鎮志》同時入選“中國名鎮志文化工程”,創造了全國副省級城市同時入選兩部的記錄;首開全國地方志系統集成整理地方珍稀文獻之先河,整理出版迄今收集最全、規模最大的巴蜀歷史珍稀文獻《蜀藏》,被學界評價:“研究巴蜀文化從此繞不開《蜀藏》”;編纂出版《成都精覽》,使讀者“一冊在手,盡覽成都幾千年人文精華”,被列入四川省委宣傳部領導干部推薦“月讀”書目,該書英文版作為政府禮品書,贈送瑞士、波蘭駐成都總領事等駐華使節;策劃并主編全國首部專門針對青少年的普及傳播成都歷史文化知識的圖繪本《我的成都》;出版全國首部融媒體地情讀物《新說四川方言》;圓滿承辦史上最大規模的全國地州區縣年鑒研討會;啟動成都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方志資源調查行動,發布全國首幅方志資源分布地圖;成都方志館被列入成都市第一批干部教育培訓現場教學基地和成都市傳承發展天府文化建設十大文化工程項目庫重點項目,中指辦主任冀祥德參觀后贊譽“成都方志人,敢為天下先”,平均每年接待來訪參觀人數2000余人次。金牛區、武侯區、崇州市等7個區(市)縣方志館相繼建成;市本級打造全國首個基于云平臺的數字方志館;到2020年底,全市共建成數字方志館5個,開通方志微信公眾號14個。特別是“成都方志”微信公眾號、微博政務號、抖音官方賬號陸續上線,多媒體傳播矩陣逐步成型,影響力不斷擴大,截至目前整個傳播矩陣的閱讀及播放量已突破13億,點贊量超過2000萬。

根據市委辦公廳、市政府辦公廳印發的《關于新時代進一步加強全市地方志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未來,成都市地志辦將系統建設全球著名的巴蜀文獻收藏中心、巴蜀文化研究中心、地情信息發布中心,為成都建設現代化新天府、成為世界文化名城貢獻方志力量的重任,成都市地方志工作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
據悉,成都市地志辦將把2021年至2022年為策劃試點階段,2023年至2025年為基本形成階段,2026年至2035年為鞏固拓展階段,2036年至2050年為提位升級階段,全力推進工作格局向全球拓展,推動成都地方志文化交流合作單位布局在全球成網、成勢,實現聯動全球、匯集成都的目標,全面建成全球著名的巴蜀文獻收藏、巴蜀文化研究、地情信息發布中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