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5月11日電 (吳平華 朱國強 陳露穎 )“一批在外省、市加入中國共產黨組織的安岳籍青年回到家鄉,創建了安岳最早的中國共產黨組織!盶“全面抗戰的八年,安岳有四萬多青年奔赴國內外的抗戰前線……”在安岳縣融媒體中心的錄音室內,每天都會響起一段段講述安岳革命老區故事的聲音。而這一段段聲音,也在通過“喜馬拉雅”有聲讀物平臺傳遍安岳大地。
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安岳縣依托本地革命老區紅色資源、互聯網平臺資源、安岳各類人才資源,創新開展“我在‘喜馬拉雅’講安岳革命老區史”活動,通過制作推廣有聲讀物的方式宣傳宣講安岳黨史,推進黨史學習教育縱深開展。
優勢群體講好安岳革命故事
“我在‘喜馬拉雅’講述的內容來自《安岳縣革命老區發展史》,主要內容是抗日戰爭時期安岳抗日組織的建立與活動。在講述的過程中,我也再次感受到了我們安岳革命先輩們不畏艱險,抗日救亡的革命精神!卑苍揽h稅務局黨員廖星露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既要做好安岳本土革命故事的傳播者,也要做好革命精神的踐行者,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好務。
安岳縣堅持把宣傳推廣安岳本地革命老區史與黨史學習教育整體貫通起來,精選素材,實現內容本土化。從本地紅色歷史書刊《安岳縣革命老區發展史》、陳列展館紀錄資料以及革命歷史事跡中精選素材,形成革命歷史故事音頻錄制文稿,為錄制音頻做好充分準備。
為實現講述聲源多樣化,安岳縣全面發掘人才,統籌媒體人、思政老師、網宣員、青年志愿者、巾幗志愿者、駐村工作隊隊員、“五老”等有黨史及革命知識功底、講解能力較強、有一定社會影響力和帶動力的優勢群體,結合前期確定形成的文稿,錄制黨史音頻。截至目前,已通過駐村工作隊隊員以及縣融媒體中心播音主持等人員,錄制“中國共產黨組織在安岳的建立-五四運動前后的安岳”等音頻30期。
用活載體實現宣講全面覆蓋
有了優質的音頻資源基礎后,安岳縣大力運用“互聯網+”思維,借力“喜馬拉雅”APP平臺,開通《我在‘喜馬拉雅’講安岳革命老區史》《紅色歷史講述》專欄,把錄制的黨史小故事音頻于每個工作日上傳至專欄中,利用各級各部門黨組織微信群、黨員干部朋友圈等推送音頻鏈接;發揮原有的“村村響廣播”作用,定時在各行政村播放錄制音頻,并通過安岳融媒APP、安岳發布、“紅色記憶”網上展館、FM98.0檸都之聲等平臺轉載播放,向廣大干部群眾推廣,實現推送多元化。
與此同時,安岳縣還結合“我為群眾辦實事”大調研大走訪工作,組織黨員干部深入基層對點幫助,一對一指導群眾如何在推送的音頻鏈接中“一鍵收聽”,并帶動不會用手機、視力差的老齡黨員通過村級廣播等方式進行學習,使黨史學習教育突破時間、空間的限制,形成“人在哪里,黨史宣講陣地就在哪里”的新模式,實現宣傳精準化,打通農村黨員黨史學習教育“最后一公里”。截至目前,所錄制音頻在各個平臺的播放、點擊收聽量已突破100萬人次,惠及干部群眾超過30萬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