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5月11日電(薛婧)集中征集問題102個,細化分類、逐一落實;近500名黨員開展志愿服務活動57項103次;各單位領導班子成員深入基層調研145次,幫助解決基層工作和生活難題130項……
近年來,中國石化西南石油局有限公司樹立“大群眾”工作觀念,把“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與專項治理、機關作風建設結合起來,學史力行,實干為民,采取一系列立足實際、服務群眾的有力措施,把學習成效轉化為工作成效,以群眾滿意度檢驗黨史學習教育成效。

“問題清單”變身“履職清單”
“地面配套建設按無人值守設計,未配置水井、廁所等生活設施,新井投產前期,臨時駐守人員喝水難、如廁難。”在厚厚的一沓表格中,中國石化西南石油局一線職工提報的“急難愁盼”問題映入眼簾,緊接其后的是責任部門、配合部門、工作措施和時間節點。
3月以來,該公司突出問題導向,向各單位征集意見建議102個。公司黨委領導班子成員、各職能部門充分運用“團隊工作法”“員工思想調研”等一線工作法,在業務調研、安全檢查、形勢任務宣講等過程中,開展座談訪談,開門問策、問需于民。各單位領導班子成員深入基層開展調研,面對面了解一線職工“急難愁盼”,現場答疑解惑、解決問題130余個。
按照“動態搜集,細化分解,及時反饋,動態跟蹤”的工作方法,開展集中研討,按照辦理方式、辦理內容細化、梳理問題,分類、分項逐個落實責任部門,明確時間節點,動態跟蹤問題解決情況,做到及時回應“槽點”、紓解“痛點”、打通“堵點”、補齊“斷點”,用心用情用力為群眾辦實事。

“請群眾上門”結合“送服務上門”
據介紹,中國石化西南石油局以“中國石化百日安全無事故”專項行動、“中國石化質量日”“世界地球日”等為契機,圍繞綠色低碳、安全生產、油氣質量等社會公眾關心的問題,與中國石化公眾開放日西南石油局站活動相結合,邀請群眾走進車間、走進井站,帶著公眾開放日活動走進社區、走進學校,讓社會公眾看到中國石化實現碳中和的決心,體驗西南石油局綠色氣田的魅力。
關愛孤寡老人、助學留守兒童、組織義務獻血、為社區義務植樹……該公司23個二級單位紛紛組建“心氣”志愿服務小分隊,把服務送上門,到群眾最需要的地方去解決問題,累計開展57項103次志愿服務,推動志愿服務精準化、常態化、便利化和品牌化。
在元壩,一群特殊的“藍精靈”——西南石油局大坪應急特勤中隊,是共青團四川省委、應急管理廳認定的“四川省青年安全生產示范崗”。
他們時刻監護在高含硫油氣開發作業現場,保衛著元壩氣田安全平穩運行,保障著“川氣東送”沿線六省兩市70多個城市的經濟發展及居民需求潔凈燃氣供應;同時,他們接受駐地“119指揮中心”調派,抗災搶險、防疫消殺……守護著駐地居民安全,用“最美逆行者”的背影詮釋責任與擔當。

“鄉村振興”接續“脫貧攻堅”
在紅色熱土、革命老區——蒼溪縣,西南石油局的駐村干部呂品一依然奔走在三會村的村頭巷尾,入戶走訪、拉項目、拓銷路……成功“摘帽”遠遠不夠,鄉村振興任重道遠。
“關心革命老區發展,關心老紅軍和英烈后代,幫助解決實際問題”是西南石油局持續開展的傳統幫扶項目。
近年來,中國石化西南石油局積極投身脫貧攻堅,全力履行社會責任,累計投入資金3000余萬元,先后幫扶7區縣,13個貧困村的經濟發展。特別是2015年開展精準扶貧以來,8個對口幫扶村全部成功“摘帽”,幾千個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受益。
在脫貧攻堅歷程中,西南石油局逐步探索出一條以產業、黨建為主線,教育、醫療、消費扶貧、基礎建設為輔助的長效增收扶貧之路。對口幫扶的沐川縣紅星村、苦竹村被評為“縣級文明示范村”,蒼溪縣大坪村被評為“省級幫扶工作經驗、新農村建設示范點”,蒼溪縣三會村被評為“省旅游扶貧示范村”。
4月22日,四川省脫貧攻堅表彰大會在成都召開,西南石油局獲評“四川省脫貧攻堅先進集體”。
中國石化西南石油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將持續從百年黨史中汲取勇氣和力量,弘揚擔當精神,提高群眾工作能力和抓落實能力,敢接“燙手山芋”、勇挑“沉重擔子”,推出一批為民惠民便民的實招硬招,通過化解民生難題開創工作新局面,堅決杜絕形式主義,推動黨史學習教育取得實效。(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