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頁 > bwbd > 中新網四川

瀘州龍馬潭區“1245”工作法 推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走深走實
2021年05月24日 11:31 來源:中新網四川 編輯:曹惠君
分享到:

  中新網四川新聞5月24日電 (王濤 王思玉)近年來,瀘州市龍馬潭區緊扣“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筑中國夢”主題,積極探索各民族嵌入式交往交流交融新途徑、新經驗、新模式,通過“1245”工作法推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向縱深發展。

  圍繞“一條”主線,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龍馬潭區聚焦民族團結進步創建這條主線,將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納入全區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統籌實施,大力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進機關、企業、社區、街鎮、學校、宗教活動場所,主動對標對表省、市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基地(單位)創建測評體系和考核驗收辦法,高站位部署、高密度宣傳、高質量推進、高標準落實,全面深入持久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

  突出“兩大”重點,提升城市民族工作管理服務水平。一是突出黨建引領,堅持“不忘初心、維護核心、服務中心、凝聚人心”四心定位,全面加強黨對民族工作的領導,社區黨組織和轄區機關、企事業單位黨組織共同組建區域化社區大黨委,充分發揮大黨委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定期召開城市民族工作推進會議,總結交流經驗、分析研判工作、協調解決問題,在黨建示范引領作用下,社區民族團結工作責任全面落實,工作短板迅速補齊,民族團結進步根基不斷夯實、各族群眾福祉持續增進。二是突出共建共治共享體系構建,秉持“重在平時、重在交心、重在行動、重在基層”理念,積極創造各族群眾共居、共學、共事、共樂的社會條件,切實增強社區與社區單位工作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促進各方面優勢資源互補,實現人員、資源、信息的有效交流和溝通,構建了黨政主導、部門協同、社會參與、群眾主體、法治保障的共建共治共享工作體系,推動城市民族工作做深做細做實。

  實施“四大”工程,夯實民族團結基礎。一是實施“民族團結進步+線上線下”工程,線上充分運用各類媒體、文藝作品和公益廣告,線下組織開展各類學習教育活動和宣傳活動,通過線上線下合力推動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教育。二是實施“民族團結進步+服務共享”工程,以社區便民服務中心為載體,為少數民族群眾提供“一站式”服務,進一步優化信息采集工作、推進信息共享應用、提升信息服務效率,實現公共服務的均等化和互助服務的個性化。2019年以來,為少數民族群眾更改民族成分3人,提供咨詢服務80余人次,化解涉民族因素矛盾糾紛2件,開展少數民族困難群眾慰問100余人。三是實施“民族團結進步+文化共融”工程,通過打造民族文化一條街、特色文創展覽區、石榴籽公園等,在潛移默化中把民族文化、民族理論知識扎根于群眾心中,引導樹立正確的祖國觀、民族觀、文化觀、歷史觀。四是實施“民族團結進步+活動共聯”工程,把城市民族工作與城鄉基層治理、社區網格管理等工作進行有效融合,充分調動轄區群眾參與社區公益服務活動的積極性,提升各族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認同感,營造嵌入式學習、工作、生活環境。2019年以來,組織開展傳統節慶活動、校園文化活動、社會公益活動30余次。

  推動“五化”建設,探索民族工作新思路。一是示范創建常態化,區委書記任區委民族宗教工作領導小組組長,每年組織召開領導小組會議研究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兩次以上,每年組織區、街鎮、社區民族工作三級網絡人員開展業務培訓兩次以上,區級各部門(單位)各司其職、密切配合、通力協作,形成強大工作合力。二是機制建設長效化,健全完善共建共治共享制度、定期聯席會議制度、志愿者服務制度、聯誼交友制度、建言獻策制度、法治保障制度、應急預案等工作機制,實現用制度管權管人管事。三是宣傳服務立體化,運用“兩微一端”廣泛宣傳中華傳統文化和民族政策法規,利用社區便民服務中心和網格化管理平臺為轄區群眾提供便民利民服務,全方位、多渠道、廣覆蓋推動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服務進社區、進小區、進樓院,進學校、進公寓、進宿舍。四是交流活動多樣化,通過公益服務積分制的方式,吸引各族群眾特別是少數民族學生,踴躍參與到社區黨建共創、文明共建、治安共管、衛生共抓等社會公益活動中來,提升各族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認同感。五是陣地建設標準化,在少數民族群眾較多的社區建立社區少數民族服務站,下設少數民族服務窗口、石榴籽調解室、石榴籽活動室等城市民族工作陣地,推進城市社區民族事務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完)

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本網或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新社,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本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聯系方式: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采編部 電話:+86-28-62938795

欧美日韩亚洲一区二区,一级视频在线免费播放。,欧美一级特黄高级视频,精品毛片三区四区在线观看
亚洲日韩一区二区午夜福利蜜桃 | 亚洲国产精品线路久久人妖 | 亚洲人成伊人成综合网久久久 | 在线观看亚洲人成影视 | 图片区国产激情一区二区三区 | 色婷婷亚洲十月十月色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