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頁 > bwbd > 中新網四川

四川舉行現場會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與會代表走進攀西實地調研
2021年06月11日 18:33 來源:中新網四川 編輯:祝歡
分享到:

  中新網四川新聞6月11日電  6月10日至11日,四川省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現場會在涼山州、攀枝花舉行。與會代表分4條線路前往涼山、攀枝花考察多個點位。部分參會代表11日走進涼山州普格縣螺髻山鎮甲甲溝村。一下車,代表就被一個現象吸引了:搬遷安置點的每棟新房前后,都有一小塊土地,供村民種植蔬菜。

代表們在甲甲溝村考察。(川觀新聞供圖)
代表們在甲甲溝村考察。(川觀新聞供圖)

  原來,易地搬遷后,菜地也跟著村民“下山”了。現場負責人介紹,不少村民擔心搬遷后遠離土地,沒法種植日常所需的糧食和蔬菜。這也是前期調研時,村民們反映最多的問題。

  甲甲溝村由煙草新村和三峽新村兩個集中安置點組成,采取統規統建方式,共搬遷安置260戶居民。每戶占地300平方米,標配4室1廳1廚1衛1畜圈,家家戶戶配備“微田園”,水電路、通訊網絡和污水處理等設施全面入戶,徹底解決了高寒山區彝族同胞“住不安全”的問題。

昔格達村新貌。(川觀新聞供圖)
昔格達村新貌。(川觀新聞供圖)

  據悉,按照“1+3”產業發展思路,甲甲溝村引導脫貧群眾種植傳統水稻、玉米、優質煙葉等1300畝,發展大棚藍莓200畝、紅花椒2900畝、紅葉冬桃2000畝。全村農民人均純收入從2016年的3100元提高到8500元。

  一串葡萄,一個芒果或者一個石榴,掃掃上面的二維碼,就能查看產地、施肥用藥、生長天數、采摘時間等信息;采購商不用再往返田間地頭尋貨源,只需要在交易展示中心就能完成看貨、下單、預定、送貨上門……

甲甲溝村新貌。(川觀新聞供圖)
甲甲溝村新貌。(川觀新聞供圖)

  當日,部分與會代表還走進西昌成涼工業園區內的攀西農特產品智慧運營中心,領略了攀西農業“最強大腦”的智慧。

  在中心大廳里,滾動的農產品交易大數據、網絡主播帶貨、特色農產品集中展銷等線上線下元素讓人目不暇接。中心以“大宗交易、智慧管理、品牌建設、產業融合”為驅動,正加快形成“特色產品集散、農業服務集中、線上線下集合”的運營體系,構建從田間到餐桌的全產業鏈綜合性服務平臺。

攀西農特產品智慧運營中心。(川觀新聞供圖)
攀西農特產品智慧運營中心。(川觀新聞供圖)

  西昌市委相關負責人表示,中心以“大涼山”區域公共品牌建設為依托,全力提升會理石榴、雷波臍橙、鹽源蘋果、西昌葡萄等特色農產品品牌效應,形成“區域品牌+產品品牌+企業品牌”的品牌矩陣,輻射帶動攀西地區特色農產品抱團出擊。

  家家戶戶的墻體和配電箱上,到處是與農耕等相關的墻繪;農家小院內,陶藝、畫板等一字排開……步入攀枝花市鹽邊縣紅格鎮昔格達村,參會代表便被該村的村容村貌吸引。據悉,2012年以來,該村集體經濟實現總收入3700萬元;2020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2.51萬元。

 昔格達村新貌。(川觀新聞供圖)
昔格達村新貌。(川觀新聞供圖)

  “這一切都是從盤活閑置農房開始的。”昔格達村黨支部書記楊佐元解釋了昔格達村成為文化田園旅居康養村的密碼。該村村民曾經主要收入是外出務工。2012年前后,經村民大會討論同意后,村兩委決定,把村民外遷和外出務工而形成的94套閑置農房盤活利用起來,建設精品民宿。同時,利用當地特殊的泥土材料,培育鄉村文旅產業。

  經過近八年培育,昔格達村已形成文化創意、研學教育、康養民宿三大主導產業,每年吸引當地中小學生3萬余人以及50余所高校師生前來寫生。(完)

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本網或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新社,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本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聯系方式: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采編部 電話:+86-28-62938795

欧美日韩亚洲一区二区,一级视频在线免费播放。,欧美一级特黄高级视频,精品毛片三区四区在线观看
亚洲日本好爽视频在线 | 一本一本久久A精品综合 | 色老久久精品偷偷看 | 午夜福利啪爽国产片精品 | 亚洲精品嫩草影院久久 |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