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6月15日電(衡歡)6月11日至15日,2021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宣傳展示活動暨南充市第二屆非物質文化遺產活動周在西充舉行。14日,西充縣城北廣場人潮涌動、熱鬧不已,一場場精彩的非遺文化展演在此進行。

活動當日,精彩的川劇展演《梨園芳華》拉開活動序幕,“川北流派”戲曲中生、旦、凈、末、丑五大行當的表演技藝贏得觀眾陣陣掌聲。民俗表演《坐歌堂》《迎親歌》展現了舊時女性出嫁前和迎親時的婚嫁習俗,節慶非遺《叉糍粑》通過動聽的歌聲、形象的舞蹈將八月十五“叉糍粑”的節日習俗表現得淋漓盡致……竹琴、荷葉、金錢板等各種形式的西充非遺表演輪番上場,臺下觀眾時而捧腹大笑,時而深情跟唱,時而拍手叫好,掌聲不絕。

其中,民俗歌舞《坐歌堂》深受觀眾喜愛,將現場氣氛推向高潮。據了解,坐歌堂是由西充縣省級非遺項目祥龍嫁歌改編而來,曲調動聽,歌詞豐富,聲腔變化較大,其獨特的藝術表現形式引人入勝。在舊時,閨女出嫁前夕,女方家里的姐妹及鄰里好友要唱嫁歌為其送行,同時,還要邀請同院的姑嫂婆姨對歌,參加唱嫁歌的人數一般為8到24人,通過唱歌的形式,表達新娘對父母的感恩和不舍,及親人對新娘的挽留和美好祝福。悠揚的嫁歌聲再加上鑼、鼓、嗩吶、笛子伴奏,可謂喜氣盈門,熱鬧非凡。
“今天的非遺節目太棒了,每一個表演都很有特色,我已經開始期待明天的演出了!”展演結束,市民李先生意猶未盡地說。
“端午節是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節日,我們用各具特色的西充非遺文化展演,豐富群眾的端午假期,讓更多群眾了解非遺、喜歡非遺。”據西充縣文廣旅局局長程芳介紹,當天的非遺文化展演是在該縣舉辦的2021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宣傳展示活動暨南充市第二屆非物質文化遺產活動周內容之一,活動期間西充共組織近30個節目參加展演,分別展示西充非遺民俗、西充非遺民歌和西充非遺戲劇,給廣大市民帶來一場精彩絕倫的西充非遺文化盛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