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6月15日電 (茍安勝)“去年,我們屋頭這兩棵枇杷樹賣了8000多元,今年枇杷又增產價格也好,預計收入2萬余元。枇杷豐收了,我們一家人打心底開心。”果農曹衛林激動地說。

眼下,正是枇杷成熟季節,在綿虒鎮和諧新村曹衛林的枇杷園內,黃澄澄的果子猶如一顆顆“金元寶”,煞是喜人。“無論果子大小都12元一斤,幾天時間,我就賣了一萬多元。剩下的1000斤左右也被游客訂完了。枇杷市場前景好,我計劃明年繼續擴大種植規模。”曹衛林和妻子正忙著把一串串金燦燦、味美個大的枇杷采摘給預訂好的客商,園里呈現出一派產銷兩旺的景象。

果農曹衛林是汶川縣2015年的脫貧戶,2016年全縣實施到戶項目后,種植了3畝枇杷。如今,曹衛林經營田地的收入越來越高,日子也越過越紅火,一家人對未來充滿了新希望。“曹衛林是我們村脫貧致富的好榜樣,他家的枇杷小有名氣,許多省內外游客慕名而來。他不僅自己發展枇杷產業,也影響、帶動了村上20余戶果農發展枇杷產業并逐步形成規模。”村支部副書記姜文勇介紹道。
據了解,綿虒鎮堅持“穩中求進,又好又快”的農業轉型發展總基調,扎實推進全鎮農村經濟高質量穩增長。以原有青紅脆李、甜櫻桃等特色水果產業“老底子”為依托,因地制宜,大力實施“一村一品”,發展更多、更優、更好的特色農產品。不斷加大五星枇杷等特色水果新品種的引進、實驗、示范、推廣,提升全鎮現代農業科技水平和覆蓋面,進一步拓寬群眾致富增收門路。(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