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7月19日電 (鄧建剛)“太寬敞了,連接兩市的‘玉打路’終于開干了,盼了20多年的夢,總算圓了。”7月19日,看到寬敞的路基,瀘州市納溪區打古鎮普照村村民何成才激動地說。
據了解,“玉打路”起點為瀘州市江陽區玉皇觀,終點為納溪區打古鎮普照村吳家坳,途徑瀘州市區長江四橋,江陽區藍田鎮,納溪區豐樂鎮,白節鎮等地,全程約60公里,建成后,將與現有的納赤路連通,經合江縣九支鎮至貴州省赤水市。其中玉皇觀至白節鎮大旺段為國道(G546),長42.12公里,大旺至打古鎮普照村段為縣道,長17.77公里。

大旺至打古鎮普照村段采用四級公路標準修建,路面寬度6.5米,路面結構為瀝青混凝土路面,總造價6500萬元。該段項目負責人朱應錄介紹說,目前天氣較好,工人們正在抓緊進行路基建設,在原有路基基礎上,通過“去拱填彎”,將道路加寬、取直,整個工程預計明年7月竣工,項目竣工后從普照村到瀘州大約只需40分鐘車程。
“這條路大約有20年歷史了,原來是泥巴路,后來改為泥結石路,但地質比較松軟,一到下雨天,到處都是坑坑洼洼的,車輛根本無法出行,群眾只能靠天吃飯。”普照村支部書記王彬介紹說。
普照村地處偏遠,與白節鎮和合江縣九支鎮交界,群眾主要收入來源主要是靠種植茶葉,賣竹料、竹筍和傳統的種養殖等,出行需要繞行“納赤路”,至瀘州城區需要近兩個小時,生產經營極為不便。
王彬說,普照村有豐富的楠竹資源,群眾每年可賣竹料約5、6百噸,還可以產竹筍70至80噸,但由于交通不便,導致運輸成本較高,這條路修通后,就方便多了,光靠竹產業,就可為群眾人均增收上千元。
此外,普照村旅游資源豐富,海拔986米的三區最高峰就坐落境內,站在普照山頂,可俯瞰丹青赤水市,遠眺醉美瀘州城,是整個瀘州地區觀日出日落的最佳地,素有“川南小峨眉”之稱。“玉打路”建成后,普照山景區可與白節大旺竹海、赤水丹霞風景名勝區深度聯動,形成旅游產業錯位發展格局,當地群眾經濟效益將得到更大的突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