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9月15日電 (王曉東)潼江河從村邊緩緩流過,河水清如明鏡,藍天白云、山石草木倒映其中,遠處的河岸上,來來往往的游人走著、說著、笑著……這樣的美,是大自然的饋贈,更是綿陽市梓潼縣瑪瑙鎮堅守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的成果。
記者15日從梓潼縣委宣傳部獲悉,近年來,瑪瑙鎮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依托得天獨厚的自然風光和生態資源,堅持生態保護和旅游資源開發相結合,把發展鄉村旅游作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與推進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重要渠道,走出一條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在推進鄉村旅游過程中,瑪瑙鎮瞄準自身優勢,緊貼發展實際,以建設鄉村旅游示范區為總抓手,圍繞生態資源、歷史人文資源做文章,深度融入全縣旅游集群。
“現在很多地方都在發展鄉村旅游,要想保持對游客的吸引力,必須不斷挖掘本地特色資源,開發差異化的鄉村旅游產品,打造與眾不同的精品線路。”瑪瑙鎮相關負責人介紹,該鎮以油菜花為主要背景,結合建黨百年、鄉村振興等熱點話題,修建觀景平臺,完善產業通道,配備游船等娛樂體驗設施,推出立體式賞花攻略,吸引游客、攝影愛好者親身參與,打造創意農業特色田園。
“對于旅游資源缺乏或者尚不具備開發條件的村,我們著重從返鄉創業大學生、退役軍人等群體中培養一些專業戶,通過示范帶動,鼓勵農戶發展特色種養殖,改造農家小院,發展以‘住農家屋、吃農家飯、干農家活、享農家樂’為內容的庭院經濟。”瑪瑙鎮相關負責人說。
在梓潼縣委縣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瑪瑙鎮有效整合鄉村旅游基礎設施和產業要素,堅持整村推進和多村聯動,以龍臺、瑪瑙、交泰等三個村為著力點,輻射帶動周邊村發展有機蔬菜供應基地、有機水果采摘基地、種養循環示范基地,實現村村有產業,逐步突破“點多面廣、開發不足”的局限,形成大景帶小景、美景串成線的鄉村旅游格局。
據悉,今年上半年,瑪瑙鎮累計接待游客12.5萬人次,綜合收入超過3500萬元,分別同比增長16%、12%。一幅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相得益彰的美麗鄉村畫卷正在瑪瑙大地上更加壯闊地鋪展開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