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9月17日電 (鄧婷)自“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開展以來,瀘州市古藺縣聚焦“一老一小一特殊”群體,用實打實的惠民舉措為老人、孩子及“折翼天使”等撐起遮風擋雨的“幸福傘”,用心用情托起他們穩穩的幸福。
從娃娃抓起,編織成長“搖籃”

“這么快就辦好了,謝謝你!”近日,古藺縣椒園鎮村民張富林在該縣人民醫院警務區工作站工作人員的指導下,不到10分鐘就辦好了新生兒上戶手續。
“這個手續辦完后,我就可以在醫院安心照顧我老婆和孩子了,不用在為辦各項手續而東奔西走。”張富林說。
許多新生兒父母辦理新生兒出生醫學證明、兒童預防接種證、社會保障卡、戶口登記、落地險等事項,需要跑多個部門,耗時長、程序繁,成了新手爸媽的“甜蜜負擔”。
自黨史學習教育以來,為順應人民群眾對高品質生活的需求,古藺縣強化問題導向,緊盯老百姓反映強烈的煩心事、操心事、揪心事,出臺多項惠民政策。在解決新手爸媽的“甜蜜負擔”的同時,古藺縣還積極打造設立“傳習室”,旨在培養孩子們的文化藝術修養,讓正統文化引導青少年健康成長。
傳習室開設有趣味閱讀、書法、茶藝等課堂,精彩紛呈的教學內容贏得了小朋友的歡迎,也得到了家長們的認可,“有傳習室老師的精心教導,孩子們一起學習傳統文化后,在家主動給客人泡茶,成長了不少,這讓我們全家人都很欣慰。”李蘭說。
在豐富孩子們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時,古藺縣還聚焦基礎設施建設、教育教學質量等家長關心的問題,將“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新建成古藺縣第五幼兒園”“積極引進優質教育資源”等內容列入縣級領導班子重點民生項目,按照縣級領導牽頭領辦、地區限期督辦、部門掛圖推進的方法,推動各項重點民生項目落地落實。
推動醫養結合,構建長者“樂巢”
“最近降溫,我關節疼痛的老毛病又犯了,不想往醫院跑,正好今天有醫生來義診,就在家門口,我就順便過來檢查一下。”白泥鎮菜板村村民趙元琴在家門口檢查,并在醫生的指導下學習保健方法。
為扎實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古藺縣中醫醫院組織開展巡回義診活動,下基層義診醫療隊由16名醫護專家組成,在全縣范圍內開展巡回健康義診。
“現在居家老年人眾多,很多老人家行動不便,要專門去趟醫院很不方便,常常小病小痛忍忍就過去了,但如果不及時檢查會對老年人的身體健康造成影響。”中醫醫院相關負責人說。截至目前,義診醫療團隊已巡回開展義診活動8次,惠及老年群體8000余人。
“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古藺縣各級黨員領導干部致力于真正做到“選賢與能,講信修睦”為人民群眾辦好事辦實事。以老年人醫養問題為切入點,進一步把醫療和養老深度結合,堅持“分層次、分類型、分標準”的原則,以“片區化”“集約化”方式整合各類服務資源,構建“1+5+N”養老模式,即:在縣城范圍建立1個縣級養老服務綜合體。以“二郎、茅溪、雙沙、龍山、黃荊”為中心設立5個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
同時,將智慧元素融入醫養服務發展中,在加大政策保障、健全管理體制、優化服務模式、整合各方資源上下功夫,勾勒出居家、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同心圓”,真正讓老年人感受到老有所依,老有所養,老有所樂。
聚焦特殊兒童,以愛呵護“折翼天使”
9月13日,四川省瀘州市人民法院“酒麒麟”志愿服務隊古藺分隊走進古藺縣特殊教育學校,隊員們結合典型案例,通過直觀的課件,用簡潔明了的方式、通俗易懂的語言向同學們分別講解了毒品的危害、校園欺凌、防詐騙及防性侵等法律知識,給孩子們送去一堂生動有趣的法治宣講課。手語老師全程在旁邊進行著手語翻譯。對于這所學校的孩子們來說,這是一堂無聲的法治課堂,但他們卻“聽”得格外認真,時而手足舞蹈,時而舉起大拇指點贊。“每個孩子都是天使,這里的孩子并未因身體的‘缺陷’而陰郁,反而十分陽光開朗,希望這種幸福的陽光照耀孩子們的一生。我們通過這次送法進校園活動,不僅希望能為孩子們送去相關的法律、安全知識,更希望能為孩子們健康快樂成長保駕護航。”隊員黃禹說。
為讓黨史學習教育有力度更有“溫度”,古藺縣號召司法、醫療、特教等各類志愿服務隊,積極發揮個人特長,為特殊兒童傾力打造快樂童年。通過組建“愛心課堂”,開展集中宣講、送教上門等活動100余次,義務為有極重度智力障礙兒童上門送教、為有聽力障礙學生輔導課后作業、普及保健知識等,幫助家長及孩子一同重拾信心,讓“折翼天使”自立自強、融入社會、奉獻社會,活出生命尊嚴,用關心關愛呵護“折翼天使”們的健康成長。
全縣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將在黨史學習教育中賡續紅色血脈,傳承精神譜系,凝聚發展動力,引導廣大群眾自覺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帶領全縣群眾在推動古藺縣長治久安和高質量發展上不斷取得新成就、實現新突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