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9月22日電 (盧佳睿)社區是城市肌體中最活躍的“細胞”,是社會建設最基礎的平臺,是社會治理最前沿的陣地。9月20日,在順慶區東南街道的桑園路社區,體驗了一把原汁原味的小區“自組織”隊伍下的“微更新”改造工程。
什么是“微更新”?“給社區減負,聘請一支以小區居民自發組織的‘自組織’隊伍,共建共治參與美化老舊小區的工程……”桑園路社區黨委副書記汪雷介紹,“微更新”就是對老舊建筑和微型公共空間進行改造提升,創造有社區歸屬感的空間,實現社區“造血”功能,增強社區活力。無論是老人、小孩、上班族,人人都是“設計師”,共同發力、共同改造,享受改造成果,真正成為“社區主人”。

“過去,我們小區大門左側空地堆滿了垃圾、雜物,車輛也亂停亂放……”家住南門新城小區的王淑清是上善社工服務中心聘請的小區“自組織”牽頭人,她表示,南門新城是還房小區,由于物管經費不足,小區管理一度滯后。現在,由順慶區民政局、東南街道聯合社區,引進多家半公益社工服務中心后,聘請小區居民當“管家”,不僅為小區提供改造金,還主動培訓相關知識,例如如何申報項目,如何寫項目書、財務培訓等,真正賦能、賦權到居民手中,以此提高居民當家做主的能動性。
“目前,我們已經把大門口那塊空地的垃圾、雜物清理干凈了。”王淑清說,他們還發動小區居民有錢出錢、有物出物,自籌1000元,按照自己的思路設計,打造“眾籌小花園”。“修成后,大家既可以在這片空地種花,還能在這喝茶聊天、娛樂玩耍,真正實現‘四兩撥千斤’的大轉變。”王淑清激動地說。

“‘微更新’項目一共涵蓋東南街道7個社區,計劃改造10個點位,現已確定6個點位,分別是西湖街社區、南門壩社區、學院街社區、桑園路社區等。”據上善社工服務中心負責人任娟介紹,除小區內部“微更新”工程改造,東南街道“自組織”隊伍還會對轄區內公共區域進一步改造,每個點位都包含一個主題,分別是互助東南、健康東南、孝心東南等。
據了解,“微更新”項目是南充城鄉社區治理試點工作的創新亮點,首先在東南街道試點。社區“自組織”培育與微更新項目開展后,東南街道走訪覆蓋7個社區,累計走訪25次,走訪150余人次;開展社區“自組織”能力建設賦能培訓2場,社區“自組織”成員50人參與;社區“自組織”開展議事會、工作討論會等10余次;開展社區“自組織”隊伍督導與支持12次,現場支持6個社區“自組織”開展工作,服務60人次。(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