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頁 > bwbd > 中新網四川

西南醫科大學:深耕厚植60余載 培育新時代中醫藥人才
2021年11月09日 11:52 來源:中新網四川 編輯:祝歡
分享到:

  中新網四川新聞11月9日電 (鄒立楊 馬艷萍 蒲凡)“第十屆中國大學生醫學技術技能大賽全國總決賽銅獎”“全國中醫藥院校針灸推拿臨床技能大賽團體三等獎,隔附子餅灸、拔罐臨床教師組單項二等獎,推拿手法學生組單項三等獎”……2021年,西南醫科大學中西醫結合學院喜訊連連、收獲頗豐的一年。這一年,中西醫結合學院教學成效不斷凸顯,科研水平再上臺階,各種賽事屢獲佳績。

  植根杏林,攻堅克難鋪就中醫藥傳承之路

  1959年,在國家衛生部發出高等醫學院校增設中醫課程的號召后,西南醫科大學(原西南區川南醫士學校)開辦了中醫專科班。西南醫科大學于1977年成立了中醫系,并于1978年招收中醫學專業本科生。

中醫特色技能培訓。西南醫科大學供圖
中醫特色技能培訓。西南醫科大學供圖

  在一代又一代中醫人的接續奮斗下,中醫藥傳承之路越走越寬闊。2001年中醫系更名為中西醫結合系;2003年再次更名為中西醫結合學院;2008年,開展了中醫師承博士教育;2010年獲批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并先后獲批了國家首批中醫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中醫類別全科醫生規范化培養基地、博士后工作站、四川省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等。而今,西南醫科大學中西醫結合學院已成長壯大為國家培養中醫藥高等人才的中堅力量。

  守正創新,薪火相傳賡續中醫藥精神血脈

  堅定中醫藥人才培養目標。篤行必先明志,西南醫科大學中西醫結合學院以德業雙修的全面育人觀為引領,以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高素質應用型中醫人才為目標,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構建“一中心兩結合兩并重”的人才培養模式,即“醫學與人文結合、理論與實踐結合、傳承與創新并重,素質與能力并重”,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中醫人才。

中醫藥文化·院史博物館。西南醫科大學供圖
中醫藥文化·院史博物館。西南醫科大學供圖

  著力提升師資水平。建院以來,中西醫結合學院廣開大門招賢納士,通過內培外引構建起了一支熱愛中醫事業、胸懷育人大局、綜合素質好、教學能力強、有傳承、結構優的高素質師資隊伍。學院建立各種制度機制為教師的成長成才搭建了良好平臺,促進教師在中醫教育這方天地里精勤不倦、力耕不輟,為中醫教育事業做出了突出貢獻。

  不斷改進教學方法。中西醫結合學院成立以來,堅持改進教學方法,注重啟發式、討論式、互動式、情景模擬、翻轉課堂等課堂教學方式,把抽象的中醫理論教學形象化;倡導開展 PBL、CBL、TBL,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團隊合作精神和創新能力,大力推進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改革,建設在線開放課程;建立“個體學習—小組討論學習—班級匯報討論”的教學模式;實時反饋教學效果,通過形成性評價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成效。

  持續優化課程體系。學院不斷優化課程體系與教學內容,制定新版中醫學人才培養方案,將課程分為思想道德教育、創新創業教育、中醫學和預防醫學等8個課程模塊,明確各模塊的課程學分修讀要求。

  強化中醫技能培訓。傳統醫學與現代科學的融合是發展趨勢。學院利用現代化的教學設備和環境,大力開展中醫特色的技能培訓,強化學生實踐能力。學院建有面積約5400平米、設施設備齊全的中西醫臨床技能實驗教學中心,由中醫診斷實驗室、針灸實驗室、推拿實驗室、模擬接診室、中藥標本室、心肺聽診室、西醫診斷與外科實驗室、網絡考試室等組成,為學生常態化開展技能培訓提供了優質平臺。

  實施本科生導師制。中西醫結合學院將院校教育和師承教育相結合,依托西南醫科大學附屬中醫醫院的醫療和教學資源,通過中醫學本科生導師制工作,選拔具有豐富帶教經驗和臨床經驗的骨干人才作為導師,將師承教育覆蓋基礎和臨床教學全過程。

  融入流派學術教育。中西醫結合學院教師大多來源于臨床,在工作中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先后繼承并形成了孫氏肝病流派、葉氏金針流派、川南玄府學術流派、汪新象流派、張君斗學術流派等中醫流派。

  建立名老中醫工作室。中西醫結合學院是第三批、第四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先進管理單位,擁有國家名老中醫藥專家傳承工作室8個,四川省十大名中醫工作室2個,四川省名中醫工作室6個,省級和國家級師承導師38人次,省級和國家級師承繼承人76名,具有較豐富的名老中醫藥專家資源。

  開展中醫藥文化教育活動。為開闊學生視野,提升學生中醫藥文化素養,中西醫結合學院將傳承中醫藥文化與弘揚時代精神相結合,以傳承“同郊風范”為主題,開展“同郊風范”系列傳習教育、中醫戲劇、中醫舞蹈、同郊話劇等系列活動,引導學生向典范靠攏,提升學生的品德素養;以中醫藥文化博物館為陣地,以我國中醫藥發展歷史和學院建設歷程為主線,開展中醫藥文化教育;以各類文化活動為載體,開展大學生中醫藥文化節、中醫藥扇面畫創意賽等系列活動,鞏固專業思想,提升專業自信;以學風品牌建設為依托,開展中醫經典晨讀、《黃帝內經》知識競賽、中醫藥健康文化知識競賽和中醫經典等級考試等學風建設活動。

  推進海外合作辦學。中西醫結合學院自覺擔負起弘揚中醫、讓中醫走出國門走向世界的重任,秉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先后與德國、日本、加拿大、俄羅斯、葡萄牙、捷克等國家建立了學術交流、長期教學及科研合作關系,與葡萄牙米尼奧大學、巴基斯坦卡拉奇大學聯合培養了多名研究生、博士生,其中與葡萄牙全國針灸協會聯合開展了4年制《中醫學》學歷教育。

  春華秋實,累累碩果書寫中醫辦學新華章

  經過不斷地改革完善,學院教育教學質量持續提升。中醫學專業成為四川省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校級“課程思政”示范專業,擁有中醫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專業學位授權點,并獲四川省教學成果獎一等獎2項,校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6項。

海外合作辦學。西南醫科大學供圖
海外合作辦學。西南醫科大學供圖

  經過數十載耕耘,中西醫結合學院在中醫藥人才培養上收獲了累累碩果,先后培養了中醫、中西醫臨床本科人才7000余名,研究生人才700余名,留學生人才500余名。現有在校本科生、研究生、留學生2200余人。

  近3年,中醫學專業畢業生國家執業中醫師資格考試筆試通過率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全國排名逐年上升。

  中醫學本科生獲批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共135項,其中國家級9項,省級19項,校級107項;發表科研論文31篇,其中SCI12篇,中文核心9篇,普通期刊10篇。

  西南醫科大學中西醫結合學院將緊緊把握新時代的新機遇,繼續堅持“厚德精業、兼容開放”的辦學理念,秉承“自強不息、守正出新”的學校精神,融入到國家發展中醫藥教育事業的新時代潮流中,在中醫藥傳承創新的道路上不斷探索,為培養具有強烈文化自信和高度文化自覺的新時代中醫藥人才而不懈努力。(完)

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本網或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新社,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本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聯系方式: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采編部 電話:+86-28-62938795

欧美日韩亚洲一区二区,一级视频在线免费播放。,欧美一级特黄高级视频,精品毛片三区四区在线观看
日本大道香蕉中文在线 | 中文字幕乱码亚洲无线码三区 | 亚洲成高清a人片在线观看 综合国产亚洲专区 | 五月天婷婷欧美日韩一区 | 亚洲中文日韩国产一区 | 亚洲系列一区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