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11月18日電 (吳平華 單華燕 )舒展今日珙縣的經濟畫卷,轉型升級所演繹的神奇篇章躍然紙上:在四川省宜賓威力斯浮法玻璃制造有限公司,石英砂就地轉化為超白玻璃,形成了“石英砂—超白玻璃”產業鏈條;在雙慧陶瓷有限公司,陶土就地轉化成陶瓷,形成了陶土—陶瓷產業鏈條……珙州大地的每一個角落,工業強縣的回響格外嘹亮,轉型升級正在匯聚起強大的發展勢能。
找準資源大縣邁向工業強縣“門道”

珙縣礦產資源豐富,高達13億噸的無煙煤、3億噸的優質陶瓷(原料)富礦,理論蘊藏量8.21萬千瓦水能資源、2.3億噸優質硫鐵礦,4700萬噸石英礦,以及石灰石、玄武巖、大理石、高品位耐火粘土礦等優質礦給珙縣帶上了物華天寶的桂冠。發展以煤、石灰石開采為主的工業經濟成為珙縣的不二選擇。然而,采煤挖礦、坐地生財的傳統粗放發展終難以持續,昔日的“煤炭之城”,轉型升級,引領資源大縣向工業強縣的跨越勢在必行。
思想能否破冰,決定著行動能否突圍。珙縣縣委、縣政府一班人通過深入調查研究、廣泛征求意見,推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珙縣的發展之路很快從“山重水復”處躍到了“柳暗花明”時:珙縣圍繞宜賓市委、市政府“產業發展雙輪驅動”戰略,深入推進煤炭、水泥、陶瓷等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加快發展綜合能源、綠色建材等新興產業,積極探索綠色發展、低碳發展、循環發展的新路子,已初步形成了以綜合能源和綠色建材為主導的工業產業體系。目前全縣有規上工業企業62戶,預計今年工業總產值達115億元左右。其中,綜合能源企業14戶,預計全年實現產值56億元,占全縣規上工業總產值的49%;有綠色建材產業29戶,預計全年實現產值42億元,占全縣規上工業總產值的36%。
從結構到服務全力加速

珙縣縣委、縣政府深知,要實現轉型升級、綠色發展,務必從“點”到“面”,形成燎原之勢,方可全勝。珙縣的轉型升級從“點”上開花,從“細微”處入手,達到“面”上突破、“全力”加速。
經開區是轉型升級的主戰場。珙縣搶抓區域空間重構機遇,全面拓展縣經開區發展空間,科學有序做好空間規劃、用地指標、能耗指標、環境容量、基礎設施等各項工作,加速縣經開區拓區擴容,積極爭創全省“5+1”重點特色園區………這些極具操作性的發展措施為經開區松了綁、強了筋、健了骨,讓入駐企業得以在更廣闊的天地振翅高飛。
政務服務是轉型升級最和諧動聽的配樂。珙縣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推進“全天候、零見面、免費郵寄、最多跑一次”政務服務,在全市率先建成縣域副中心政務服務分中心并投入使用。組建5個“優化營商環境服務團”,開展“三亮”行動、“訪企問政”活動,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
“我們選擇入駐珙縣除了珙縣有著有豐富的礦產資源外,良好的營商環境也是重要的一個重要的因素。”雙慧陶瓷有限公司的辦公室主任吳開洪說道。
在機遇和挑戰中好戲連臺
中國共產黨宜賓市第六次代表大會聚焦“為加快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國家區域中心城市而不懈奮斗”這一主題,作出一系列前瞻布局、科學謀劃。珙縣結合自身發展定位,在機遇和挑戰中好戲連臺。
——在綜合能源方面,將重點圍繞高質量推進頁巖氣、煤層氣勘探開發和就地轉化利用,力爭到2025年綜合能源產值達100億元以上,建設國家級新能源(頁巖氣)綜合開發基地。
——在綠色建材方面,將重點圍繞建設玻璃產業、鈣精深加工產業,持續推進水泥、陶瓷等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培育壯大玻璃新材料、玄武巖新材料、裝配式建筑和現代鈣業等新興產業,力爭到2025年綠色建材產值達120億元以上,建設四川省綠色建材特色產業基地。
——在節能環保配套產業方面,將重點圍繞高起點建設表面處理集中區,深度利用川南唯一表面處理集中區優勢,協同配套智能終端、高端裝備制造、醫療器械等全市“5+1”工業產業,力爭到2025年節能環保配套產業產值達180億元以上,建設宜賓高端成長型產業功能配套基地。
決策的高度決定了發展的跨度。未來五年,珙縣將深入貫徹落實宜賓市委、市政府“現代工業強市”決策部署,堅定工業強縣戰略不動搖,積極搶抓宜賓高水平建設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等歷史機遇,著力構建產業集群,著力招大引強,全力推動資源大縣向工業強縣轉型升級,力爭到2025年,全縣工業總產值突破450億元,園區營業收入達到500億元以上,成功創建全省縣域經濟發展先進縣、省級綠色技術綜合發展先進縣。
敢立潮頭唱大風,且看今朝踏歌行。在新一輪發展大潮中,珙縣已搶得先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