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11月18日電 (記者 劉忠俊)日前,成都市住建局印發了《成都市建筑業發展“十四五”規劃》(下稱:《規劃》),對成都市建筑業“十四五”期間發展目標、發展任務等進行了明確。根據《規劃》提出的目標,到2025年,該市建筑產業總產值將達到7800億元人民幣,“十四五”期間年均增長6%;成都市建筑業增加值達到1756億元,建筑業增加值占高市GDP的比重達到8%左右。
據了解,“十三五”期間,成都市建筑業規模日益壯大,累計完成建筑業總產值2.55萬億元、建筑業增加值4968億元、稅收入達到1011億元。
轉變建造方式方面,“十三五”期間,成都市積極推進裝配式建筑發展,累計開工裝配式建筑近1億平方米;裝配率由20%-30%提升至30%-50%。被列為國家首批裝配式建筑示范城市;建成(在建)裝配式建筑生產基地43個,其中國家級示范基地9個、省級示范基地12個;裝配式混凝土部品部件產能達到315萬立方米。

提升綠色建筑性能和品質方面,“十三五”時期,成都全市完成既有公共建筑節能改造243萬平方米;建立了“成都市公共建筑能耗監測信息化系統”,實施69棟共286萬平方米公共建筑能耗監測;綠色建筑全面覆蓋全市新取得建設用地項目,總面積累計突破2億平方米,并形成了天府國際機場綠色片區、新川綠色生態城區等規模化應用成果;245個項目獲得綠色建筑評價標識。
優化營商環境方面,“十三五”期間,成都深入推進全市建筑領域營商改革,先后印發實施改革試點1.0方案、優化提升2.0方案和深化改革3.0方案,采取減環節、降成本、優服務等一系列舉措,將工程建設項目類型從2類細化為11類,審批部門從25個減少為10個,審批事項從71項精簡為33項,將全流程審批總用時從平均219個工作日壓減至90個工作日以內。
此外,在建筑企業發展方面,到目前為止,成都全市有建筑業年度總產值100億元以上企業9家,300億元以上的企業1家。2020年全市共有8家企業入選“2020年中國建筑業綜合實力100強”。
取得進步的同時,成都全市建筑業在發展過程中仍存在一些問題和薄弱環節,包括建筑產業質量效益有待提高、產業鏈有待進一步完善、創新發展能力有待加強、企業競爭能力有待提升、現代化轉型亟需加快等等。
下一個五年,成都建筑業如何實現高質量發展?《規劃》提出,將堅持產城融合協調發展,堅持全產業鏈轉型發展,著力構建建筑業產業生態圈。堅持創新驅動綠色發展,建立健全跨行業跨領域協同創新體系,推動建筑產業數字化、智能化升級,提升新型建筑工業化發展水平,激發企業創新創業活力,構建良好的建筑產業創新生態。
《規劃》明確了“十四五”期間建筑業發展規模的目標:實現建筑大市向建筑強市跨越。到2025年,成都全市建筑產業總產值達到7800億元,勞動生產率達到48萬元/人、建筑業裝備技術率達到10210元/人。《規劃》還對成都市建筑業在產業結構、新型建筑工業化、科技進步等等方面的發展提出了具體任務目標。
此外,成都將培養一批優秀企業家、高素質的技術及管理專家和能工巧匠,以及滿足工程建設需要的專業技術人才、復合型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產業工人規模不斷擴大。力爭到2025年,建筑施工現場從業人員中中級工占比達到40%以上,新增10000名以上一級建造師。培養一批建筑企業自有工人,建筑工人終身職業技能培訓、考核評價體系基本健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