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11月26日電 (古小波)“感謝民宗局幫助我們打了一口水井,解決了燃眉之急。”11月25日,瀘州市納溪區金鳳山寺教職人員釋慶喜指著水管里流淌著的白嘩嘩的水,喜滋滋地說。原來,金鳳山寺地處山坡上,飲用水是從山腳下一口水井里用電泵抽水到寺院。每到天旱季節,水井水量變小,滿足不了寺院需求。了解到情況后,納溪區委統戰部(民宗局)積極協調,幫助寺院重新打了一口水井,解決了用水難問題。

“按照黨史學習教育和市委、區委安排部署,我們將‘我為群眾辦實事’活動和市委、區委提出的‘民心守護’工程作為黨史學習教育的切入點和落腳點,通過強化問題導向、強化難點化解、強化力量整合‘三強化’,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納溪區委常委、統戰部部長王云旭說。
結合黨史學習教育,納溪區委統戰部成立由區委常委、統戰部部長任組長的“我為群眾辦實事”工作領導小組,制定《關于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的方案》,健全工作機制,統籌推進“我為群眾辦實事”和“民心守護”工程。從發展所需、群眾所盼著手,聚焦群眾關心關注的痛點難點及長期未能解決的歷史遺留問題等,在廣泛征求群眾意見建議的基礎上,全面排查梳理,提出涵蓋教育醫療、民生改善、鄉村振興、基層治理等方面的重點惠民實事,列出清單、排出時間表,為工作開展確定方向,明確目標任務。同時,通過月調、季報等方式,建立健全問題化解反饋長效機制,不搞“一窩蜂”,杜絕形象工程,高質量推進“我為群眾辦實事”和“民心守護”工程落地落實。
“是王部長親自過問,安排專人辦理并給我們溝通回復,讓我們情況清楚、心里明了。”在談到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時,朱淑義滿意地說,她是合面鎮黨外人士朱曦門的后人。前段時間到區委統戰部反映,要求歸還她父親原房產等問題。由于涉及到解放前后的相關政策,且跨年度時間長。區委統戰部主要領導十分重視,親自協調,多次召開會議,查核檔案資料等,弄清了事情的來龍去脈,并及時與她溝通、答復。
立足整合力量資源,調動一切積極因素,該區動員號召民主黨派、工商聯等統戰成員單位,堅持把解決好群眾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作為為群眾辦實事的發力點,重點圍繞群眾關心的衣、食、住、行及宗教活動場所生態文化和安全減災等問題,開展“踐行承諾,從我做起”等主題實踐活動,努力畫出最大同心圓。廣大黨員干部、統戰成員及志愿者踴躍投身到抗災捐贈、助學義診、鄉村振興、基層治理等工作,真心實意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把“我為群眾辦實事”和“民心守護”工程不斷深化、做好做實。
“我們在白節鎮竹海村安裝了60余盞路燈,解決了村民的照明問題。”納溪區新聯會會員吳秋月說,她積極動員其他成員,慷慨解囊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區新聯會的企業家還結對為4名考入大學的學子送上‘圓夢金’9萬余元。”
截至目前,納溪區統戰系統為群眾辦實事共計80余件,為受災群眾和困難群眾捐款捐物折合人民幣60余萬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