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12月6日電 (堯欣雨)成都市新津區6日舉行“數字賦能實體產業若干政策及重大項目新聞發布會”,會議現場發布成都市新津區數字賦能實體產業若干政策,以及天府牧山數字新城、天府智能制造產業園、天府農業博覽園數字經濟重大產業項目。

2020年6月5日,國務院正式批復新津撤縣設區。根據成都總規,新津被賦予“南部區域中心城市、高端產業創新城市、城南門戶樞紐城市、現代濱江公園城市”四項城市職能,進一步確立了“成南新中心、創新公園城”的發展定位。
近年來,新津以“超級綠葉”作為公園城市總體意象,堅持把山水濕地自然本底作為超級綠葉的生態基底,把津津綠道網絡體系作為超級綠葉的脈絡肌理,把“一城兩園一區”作為種在超級綠葉里的產城組團,把高質量現代化產業體系作為超級綠葉的生命動力,把新津人民作為超級綠葉生生不息的命運共同體。在此基礎上,新津緊扣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發展趨勢,積極探索全域推進數字賦能新城市、新產業、新生活,加快建設產城融合、宜居宜業的公園城市示范區。
聚焦5大領域細化26項支持舉措
為加快推進數字賦能新城市、新產業、新生活,激發公園城市創新動能,新津區出臺了《成都市新津區推動數字賦能實體產業高質量發展支持政策》,從“新基建、新制造、新農業、新消費、新環境”5個領域,細化了支持數字基建底座建設、支持智能制造企業集群發展、支持新鄉村產業生態聚集等26項數字賦能支持舉措。

按照片區開發思路,新津將堅持數字賦能引育公園城市創新產業,構建“一城兩園一區”全域產城融合經濟地理。在天府牧山數字新城,聚焦“數字孿生+人工智能”,積極發展以數字經濟為特征的新經濟產業集群;在天府智能制造產業園,聚焦“智能制造+工業互聯”,做大做強以智造為引領的先進制造業集群;在天府農業博覽園,聚焦“數字農博+鄉村振興”,大力培育以鄉村為場景的新鄉村產業集群;在梨花溪文化旅游區,聚焦“數字消費+場景體驗”,持續壯大以創意為內核的文旅產業集群。
此外,新津還將加大對相關企業、團隊等的獎勵及補貼。其中,對物聯網、區塊鏈、AI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單個項目將最高給予200萬元、單個企業最高給予1000萬元的一次性補助;對總部注冊在新津的企業新入選世界500強、中國企業500強,將分別給予1000萬元、500萬元一次性獎勵;對新獲批建設的國家重點實驗室、產業創新中心、技術創新中心、制造業創新中心等,最高將給予1000萬元補助;對新評定的星級旅游景區,新津將分類給予運營單位最高1000萬元獎勵;對被納入國家級、省級、市級的數字經濟領域應用典型案例、創新項目、優秀項目的,最高給予1000萬元一次性獎勵;對總部企業在新津購置經認定的商業性質產業載體的,最高給予1000萬元補貼。
天府牧山數字新城:
打造“公園城市+未來社區”數字微城
天府牧山數字新城主要聚焦“數字孿生+人工智能”,作為成都市第一個冠以“數字”之名的產業功能區,積極發展以數字經濟為特征的新經濟產業集群,提出了打造“成渝數字經濟新名片,全國數字微城新示范”的發展目標。
經過一年多時間的發展,以數字經濟為特征的產業新城已初具雛形。

位于天府牧山數字新城的騰訊云啟創新中心便是由政府、騰訊云和運營方三方合作共建。政府提供政策、場地、資金方面的定向支持;騰訊云投入包括生態企業落地、資本、技術、流量等方面的資源,快速形成產業生態;運營方提供相關產業服務,騰訊云將對運營公司的運營資質、產業資源、運營經驗、行業理解、配套服務能力等方面進行嚴格把關,三方共同攜手打造優質的地方新興產業聚合生態。如今,騰訊云啟創新中心已形成覆蓋新津乃至成都區域的騰訊數字經濟創新發展示范區。
未來,天府牧山數字新城又將如何搶抓成都都市圈建設機遇,圍繞數字經濟構建產業發展生態?
當日發布會透露,天府牧山數字新城今后將依托6平方公里“TOD+5G”公園城市示范區,打造TOD創智核、IOD3E軸以及EOD活力帶,統籌推進智慧城市基礎設施、系統平臺和應用終端建設,布局5G、物聯網等新型網絡設施,通過“地理信息數據+建筑信息化模型+物聯網”,搭建城市信息基礎平臺。積極營造數字場景,激活城市驅動能力。
下一步,天府牧山數字新城將聚焦數字新基建、數字內容等產業細分領域,通過“產創、產研、產教、產展、產投、產城”等多維融合,促進數字經濟發展微生態形成,全力融入成都都市圈數字經濟帶建設。
天府智能制造產業園:
打造“智能制造+工業互聯”示范基地
黨中央、國務院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中明確提出:“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推動信息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引領產業轉型升級”。《成都都市圈發展規劃》也明確提出“實施數字技術融合應用計劃,促進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發展”。在此背景下,新津區第十五次黨代會提出,“聚焦‘智能制造+工業互聯’,在天府智能制造產業園做大做強以智造為引領的先進制造業”。
天府智能制造產業園位于天府新區西翼,是成都南拓戰略主戰場,是成都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天府新區公園城市示范區和先進制造業承載地。也是四川省“5+1”重點特色園區、四川省外貿轉型升級基地。
成都市新津事豐醫療器械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事豐醫械”)便是新津傳統制造業企業打造智能工廠的典型代表。
事豐醫械坐落于天府智能制造產業園,是中國西部地區生產一次性無菌醫療器械系列產品的頭部企業。2019年,事豐醫械投資2億元集成智能工廠六大要素,建設一次性無菌醫療器械標桿智能工廠,成為地區級防疫物資供應鏈龍頭企業,構建多類醫療器械協同制造產業生態。
近兩年,事豐醫械開展數字化車間改造,各道工序設備聯網,實現了全流程設備數據實時采集傳輸,數據不間斷采集、存儲和提交,幫助企業優化工廠資源配置和生產工藝及流程,大大提升了生產效率和生產質量。
事豐醫械數字化轉型的案例只是新津大力發展“智能制造+工業互聯”的其中一個縮影。如今,天府智能制造產業園圍繞“多方聯動、優勢互補、產融結合、利益共享”的理念,重點打造川藏鐵路技術創新中心產業基地、西部(成都)科學城--天府先進智造產業基地、成都格力鈦新能源產業基地等一批產業基地,推動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天府智能制造產業園管委會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天府智能制造產業園將緊扣數字經濟賦能新智造主體,從推動產業成鏈集群、推動資源精準鏈接、推動服務提質高效三方面發力,推動園區產業轉型升級,做實做強新津制造業。
天府農業博覽園:
打造“數字農博+鄉村振興”綜合服務平臺
2018年6月,四川省委全會決定在新津創辦中國天府農業博覽園。近兩年來,天府農博園提出積極發展以鄉村為場景、創新為驅動、融合為特征的新鄉村產業,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經過前期梳理,天府農業博覽園制定了未來5年共計100億元的產業機會清單,涵蓋了載體類、運營類、場景類、模式類4個類別共15個項目。
天府農業博覽園未來將重點培育“農業+科技”“農業+文旅”“農業+食尚”產業,依托中國農大四川產業研究院、58現代農業全國總部、喜馬拉雅·聽見鄉村創新基地、藍城農旅等,努力實現“以產興村、以村促產、產村相融、村社復興”。
其中,互聯網平臺頭部企業58集團便積極響應國家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戰略部署。不僅以“總部+基地”模式,在天府農業博覽園設立了58科技農業總部基地,輻射帶動全川“川果”產業業態升級;還通過“平臺+流量”,拓展農品銷售新渠道,大大降低運營成本;再以“技術+模式”,延伸產業價值新鏈條。
“鄉村已經成為經濟增長的最大內需、資本關注的熱點焦點、創新創業的新興空間,成為了最有發展潛力的領域。”中國天府農業博覽園管委會主任負責人說道,“我相信只要真正把產業導入村集體和農戶家里,讓高科技企業有了發展平臺和空間,就像一顆“芯片”通過政府這個接口插到了村社這個“主板”上,就能激活廣大的鄉村發展,實現村社復興。”
據了解,為確保《政策》中的26項數字賦能支持舉措落地落實,新津將盡快制定申報攻略手冊。對照政策條款,相關責任單位將擬制定各政策執行申報攻略,申報攻略對申報標準、申報渠道、申報時限、申報流程及咨詢電話等一一予以明確,確保讓企業明明白白知曉政策。此外,還將暢通申報的渠道。新津將推行所有政策申報、審查已實現線上辦理,目前已啟動了該政策線上申報系統的開發,將與政策兌現同步上線,并借助“科創通”、“人業場平臺”為企業畫像,增加兌現提醒等功能,確保應享受的企業全享受。
新津區相關負責人表示:“真誠希望各方企業及人才,關注新津、來津布局,新津將以優質的營商環境、精準的政策支持和一流的政務服務,為數字經濟發展提供有力支撐,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