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12月7日電 (胡國強)近來,瀘州市江陽區南城街道以全市鄉鎮(街道)綜合行政執法改革試點街道為契機,以跨部門、跨領域綜合行政執法改革為著力點,強化執法職責、創新監管模式、加強執法保障,推動執法部門整合和執法重心下移,努力構建“綜合執法+網格執法”的全覆蓋執法新體系
梳理權責清單,強化執法職責。整合資源提效率,打破原有執法壁壘,整合街道市場監管所、城管執法隊、綜合執法辦、安全生產執法等力量資源,成立綜合行政執法隊,以街道名義開展執法,推動街道執法“碎片化”向“一體化”轉變,解決“令出多方,各管一段”問題,避免重復執法和推諉扯皮現象。明確事權增效能,厘清區級部門與街道兩級執法邊界,梳理承接行政權力事項583項,高頻行政權力事項45項,以街道名義開展事權范圍內精準執法,未下放的行政執法事項,按“街道吹哨、部門報到”方式開展配合執法,避免多頭執法、權責不清、執法缺位等現象,有效解決基層執法“看得見的管不了、管得了的看不見”問題。梳理清單出效果,以厘清職能為“著力點”,推進權力清單標準化建設,明確每項權限名稱、依據和監督方式,以及與職權對應的責任事項,形成權力事項清單,做到“于法有據”“有責有權”。按照“一員多崗”原則,對執法人員實行定崗定責,建立健全職責明晰、協作配合的責任清單體系。
創新執法模式,延伸執法觸角。配強一線執法力量,通過整合各支執法隊伍力量、新招錄執法輔助人員、吸納社區網格員等方式,形成14名執法人員、78名輔助人員、27名網格員的執法力量體系,統籌行使街道法定、相關部門委托、延伸的行政執法事項。構建綜合執法網格體系,實行關口前移,分片包干,責任到人開展執法監管,按照“多網合一”要求,將街道劃分為27個網格,每個網格落實2名正式執法人員、2名輔助執法人員和1名網格員共同負責,構建“網格員吹哨、執法人員報到”的社會治理新模式,將改革前單一類別執法人員“滿街跑”轉變為綜合執法人員“分片跑”,進一步優化工作布局。拓寬全域執法模式,搭建“1+6+27+13”執法新模式,根據網格特點統籌設置13個執法前哨站,構建1支隊伍統籌協調、6個社區全面覆蓋,27個網格精準定位、13個前哨站前置觀察、靠前處置,條塊結合、縱橫聯動的工作格局,著力實現基層移動辦案全覆蓋。
加強執法保障,激發干事熱情。打造便民式主陣地,按照專業化、現代化、親民化“三化”標準,提檔升級原南城街道市場監管所,精心打造便民服務區,形成標準統一、功能齊備、特色突出的辦公場所。目前,已配齊執法專用車、執法服裝、執法記錄儀等專用裝備。配足人員編制經費,按照權隨事轉、人隨事轉、費隨事轉原則,整合派出機構副科級職數,由原市場監管所所長擔任綜合執法隊隊長,設3名副隊長按正股級管理,全額保障派出人員人頭公用經費支出,統籌落實下放執法人員黨員權利、工會福利等,在崗位補貼、培訓補助上向執證人員傾斜,派出人員目標績效與街道干部同考核。用好激勵助推器,落實執法人員成長激勵政策,建立街道綜合行政執法“傳、幫、帶”,加強崗前業務素質賦能,動員和鼓勵執法人員報考執法證,提高執法隊伍的執證率;建立關愛保障機制,從政治思想、工作關懷等方面推動對執法人員的幫扶,做到愛而有加、幫而有理、扶而有度,進一步擴寬執法人員職業發展空間。(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