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12月17日電 (楊黎明)初冬時節,走進距離四川廣元城區16公里的昭化區揀銀巖村,仿佛撞進夢幻的七彩樂園,令人賞心悅目,紛至沓來的游客陶醉于五彩斑斕的風景里,在攝影基地盡情拍攝,在旱雪場酣暢滑雪,在峽谷中聽溪水潺潺……美不勝收,樂不思蜀。
30多年前,這個村卻是另一副光景。揀銀巖煤礦原為人工開采的小煤窯,該村壯勞力大多在煤廠上班。后來因為資源枯竭、落后產能淘汰,煤廠依法破產。大部分家庭沒了之前箏定的經濟來源,為了養家糊口,村民便紛紛外出務工。
窮則思變。近年來,揀銀巖村支部一班人堅持黨建引領促發展、產業轉型譜新篇,聚焦“文旅農體”融合發展,努力打造農旅田園綜合體,大力推進鄉村旅游上檔升級,實行“旅游+”模式,在棲鳳峽景區內先后建成五彩玫瑰園、圣潔花海、萌寵樂園等項目,使揀銀巖村成為廣元近郊旅網紅打卡地、川北最大的婚紗攝影基地。
嘗試:煤礦村也要走綠色發展之路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選對一名書記,可以盤活一個村,造福一方百姓。2020年,頭腦靈活、行動力強的許挺被村民推選為村支部書記。
“雖然村里窮,但有棲鳳峽省級森林公園和揀銀巖煤礦遺存,大有可為!”許挺上任之初沒有氣餒,心中暗暗盤算。如何破題?村兩委商討決定走農旅融合發展之路,喚醒這個“沉睡”的煤礦村。
爭取項目資金、爭取政府支持、爭取群眾呼吁……一度時間,村兩委忙得不可開交。很快,農旅融合發展便迎來發展機遇,昭化區委、區政府開始規劃將棲鳳峽打造為農旅田園綜合體。
“信心更足了!”村兩委一班人喜笑顏開。“有了區委、區政府、鎮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棲鳳峽未來可期。”
“一個煤窩窩頭發展旅游,怕是異想天開喲!”“發展旅游,沒有錢怕是空談。”“發展旅游可以,土地流轉的錢,怎么算呢?”……發展之初,質疑的聲音此起彼伏。
如何調動群眾的積極性、讓群眾主動參與到農旅發展之中?這可讓村兩委犯了難。
“我是黨員,我帶頭!”“我是干部,我先上!”揀銀巖村黨支部以己為先,帶頭出力出錢,主動讓利讓步,一點一滴做給群眾看,一步一坎帶著群眾干。
桃花源作為景區的配套工程,需要流轉土地200畝,但流轉土地也是個大難題。多年以來,揀銀巖村都存在田地稀少現象。百姓持土自保,都不愿意把土地拿出來流轉。
“先流轉我家的土地,我不帶頭,誰帶頭。”開了干群會議,黨員賀開全第一個發言,“政府給我們又出錢、又出力,建了這么好的基礎,土地流轉有啥不干(同意)的。”
近年來,揀銀巖村始終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不動搖,合理利用現有資源,依山就勢栽植玫瑰花、月季、杜鵑花、馬尾草、薰衣草等,給農房穿上彩色的“衣裳”,在林區修建民宿星空房,全面推動礦山彩化、美化,把農房變成客房、荒山變成花山、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
發展:綠色發展讓村集體收入連翻增加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用這句話來形容現在的揀銀巖村再合適不過。2019年村集體經濟組織實現收入1.75萬元;2020年,村集體經濟收入13萬元。“今年村集體經濟有望突破40萬元。”村委會副主任呂有昌信心十足。可在10年前,這里完全沒有村集體經濟發展的概念,沒有錢了,便伸手向政府要,已然成了習慣。
俗話說,“只有不會做的廚子,沒有不好吃的肉”。揀銀巖村黨支部總結過去經驗教訓,痛定思痛,狠抓班子隊伍建設,不斷改變工作思路,創新工作方式,打開了村集體經濟發展新局面。
“前幾年發展產業,只想著為群眾找出路,村集體經濟發展一直停滯。”呂有昌說,自從確定以農旅融合為抓手,走“靠山吃山”的綠色發展思路,村集體經濟發展便走上了快車道。“環境好了,來投資的人自然變多。村集體經濟也跟著沾了光。”
2019年揀銀巖村投資10萬元,購買了勞動服務公司辦公樓,并用于出租,每年可收入2萬元;2020年投資100萬元,修建星空民宿,每年經營收入可達12萬元……一筆筆收入賬,展示出該村村集體經濟,從無到有,從少到多的發展變遷。揀銀巖村也成功實現了由“空殼村”向“旅游村”的華麗蛻變,生動地詮釋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最近兩年,揀銀巖村立足自身優勢,開發了花果山采摘園脆桃、車厘子等采摘體驗項目,打造了豐富的“文化+農業、生態、體育”業態,提升鄉村文化附加值和競爭力。建立了“村黨支部+村集體經濟聯合社+企業+農戶”發展模式,依托文旅資源發展優勢,以中省財政扶持經濟項目撬動企業投資600余萬元,實現村級集體經濟持續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收入的不斷增加,村黨組織嘗到甜頭,為民辦實事的實力和底氣也更足了。
壯大:風貌提升帶來致富“蝴蝶效應”
開發一個景區、帶活一方經濟、致富一方百姓。全域旅游作為區域經濟轉型升級和脫貧攻堅的新抓手,不僅進一步滿足了市民的游玩需求,也極大地拓寬了當地群眾增收致富的渠道。
燉臘豬蹄、粉蒸排骨、酸菜肥腸……12月5日一大早,坤鵬農家樂便忙碌了起來。“今天是周末,訂餐的人比較多。”老板娘尤素瓊喜上眉梢。“現在不是鄉村游的旺季,還不是蠻忙。若是春天桃花開的時節,我的農家樂每天至少有七八桌客人,收入3000多塊。說實話,能吃上‘旅游飯’,得感謝鎮村兩級。”
原來,棲鳳峽景區打造之初,餐飲作為景區必須配套的產業,揀銀巖村村兩委便將目光放在有著農村辦酒席經驗的尤素瓊身上,但擔心投入大、生意差的尤素瓊卻屢次推辭。
為讓當地群眾對農旅發展有信心,村兩委便分批組織群眾到成都等地考察學習。“干凈、漂亮,游客絡繹不絕,眼前美景瞬間吸引了我。”尤素瓊表示,投入資金開農家樂便在心里扎了根。
“忙不過來。”便成為農家樂的常態,有了源源不斷的游客,揀銀巖村農家樂便越開越多,短短兩年時間,農家樂已經開到17家。
良好的環境,吸引了尖鋒棲鳳峽四季旱雪場和星空名宿的落地建成,為當地旅游發展插上了“騰飛的翅膀”,也為當地村民帶來更可觀的收入。據統計,棲鳳峽旅游區的發展,讓當地村民吃上了“旅游飯”,人均增收0.5萬元。
據介紹,棲鳳峽與揀銀巖煤礦遺存相連,把棲鳳峽、棲鳳山和揀銀巖工礦遺址聯合開發,是十分優質的旅游資源。不僅為人們提供旅游好去處,還為當地綠化工作作出了巨大貢獻。目前,揀銀巖工礦遺址博物館已經完成設計,預計明年開工建設。
不積跬步無以行千里。在各級黨委和政府的關注支持下,在揀銀巖村黨支部一班人一步一個腳印地行動中,在全體村民的不懈奮斗中。揀銀巖村先后榮獲了省級“四好村”、市級“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示范村”、市級“鄉村治理示范村”等稱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