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2月12日電 (何妍婷)連日來,成都市溫江區各企業內生機盎然,機器轟鳴,奏響了新一年的發展號角,開足馬力奪取新春“開門紅”。
截至目前,成都醫學城已有360家企業順利開工,企業生產持續升溫,溫江區各部門也積極行動起來,不斷提升營商環境的“含金量”,助力企業沖刺“開門紅”。
快審秒批 爭分奪秒

近日,溫江某企業負責人鄧女士來到該區政務服務中心一樓辦事大廳,領取項目施工許可證,整個過程不到10分鐘。
“以前需要把圖審和備案工作全部完成,才能申請建筑工程施工許可證,至少需要15個工作日以上的時間,但在區行政審批局的協助下,現在第二天就拿到了證,企業可以盡快施工。”鄧女士介紹。
當前,溫江正在主動服務、減化服務、增值服務三方面下功夫,不斷優化營商環境和政務服務,讓企業在節后生產速度更快、效率更高。主動服務就是從市民和企業的角度出發,將“乙方”思維貫穿服務始終,主動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務。
前期溫江針對市場主體開展的“提醒服務”收獲點贊,近期區級各部門還將梳理更多事關市民生活和企業發展的“提醒服務”事項,靠前一步想市民之所想、急企業之所急。在“互聯網+審批”方面,聚焦勞務派遣經營許可證延續審批等11個事項,實行“免申即批”;梳理55個事項的要件實行“可容可缺”辦理;推動365個行政許可審批事項全程網辦,實現審批“網上預約、網上審批、容缺受理、郵寄送達”,推動企業“最多跑一次”。
減化服務是在審批事項、環節、頻次等方面做“減法”。目前,溫江正在推動行政審批從“容缺”向“可缺”“可缺”向“取消”轉變。以全面實行信用“承諾制”為例,對能確定申請人身份的,申報材料不齊備但承諾在規定期限內提供的,先行受理,直接辦理,避免了企業因審批流程耽擱生產時間。溫江還對小型社會投資簡易低風險項目審批環節進行了優化和精簡,實現設計方案、施工圖審查效率大幅提升。
增值服務是指服務要從傳統職能向非傳統職能轉變、從平常服務向價值服務轉變、從工作服務向人性關懷轉變,為企業提供更多維度的服務。工作人員以企業需求為例解釋了增值服務的意義: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可能會有融資貸款、市場拓展、跨界互動等需求,有些需求雖然是屬于市場范疇,但是政府職能部門可以利用掌握的資源為企業牽線搭橋,讓企業發展少走彎路。此外,溫江還將探索數據賦能、信息共享、結果互認、信用管理等方式,將申請行政審批事項轉為“免申即批”、到期制證、主動送達等。
加大檢查力度 擰緊“安全閥”

近日,溫江區應急管理局成立由負責人帶隊、各業務科室參與的生產指導檢查組,走進企業,對企業重點區域及設施設備細化檢查。
在節后生產指導中,溫江區應急管理局精準排摸片區企業,做好上門服務,確保企業落實各項安全生產防范措施。檢查組走進合眾創亞包裝有限公司、先進飼料有限公司等企業,按照安全生產風險提示、工貿企業“六個一”等要求,對安全管理機構調整、人員教育培訓、應急救援演練等方面提出指導意見,幫助企業在嚴格落實安全措施的前提下盡快達產穩產。
紓困解難 當好“店小二”
“在疫情防控期間,人員返崗要做好哪些防護?園區管理有哪些新要求?今年又有哪些可申報的惠企政策?多虧區企業服務中心上門服務,讓我們心里有了底。”成都揚名食品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說道。
2月10日,溫江區企業服務中心工作人員來到成都揚名食品有限公司,深入了解企業疫情防控、用工數量、技能培訓等方面需求,并就企業申請技術改造補貼、貸款貼息等部分惠企政策進行詳細解讀,上門送上“政策大禮包”,為企業沖刺“開門紅”增添動力。
據了解,溫江區企業服務中心在加強疫情防控的同時,持續開展“送政策、幫企業、送服務、解難題”服務,暢通企業同政府聯系渠道,精準高效幫助企業紓困解難,通過上門走訪、在線解答等方式,積極回應企業關于疫情防控、用工招聘、政策申報等方面問題100余件。
同時,積極做好疫情防控要求、安全生產的“溫馨提醒”服務,發布產品供需、用工用人等信息30余條,讓更多的資源和力量匯聚、惠及企業,全力保障企業生產。(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