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2月17日電 (趙威)元宵佳節,走進西充縣槐樹鎮中南社區,一棟棟樓房干凈整潔,大紅燈籠掛滿庭院,返鄉游子與老人們圍坐一堂,幸福祥和的節日氛圍溢滿村落。其間,一位“攝影師”正忙著用鏡頭為群眾定格幸福時光,他就是西充縣紀委監委派駐槐樹鎮中南社區的第一書記趙榮。
新春佳節 20個家庭留下“全家福”

“對著鏡頭,注意插空。”“一、二、三,茄子!”大年初一,趙榮忙著為中南社區6組群眾全純宗一家拍攝全家福、錄制新年祝福視頻。相機里,一家13口人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趙書記,辛苦你了!我們家拍全家福還是第一次,你對我們太好了。”64歲的全純宗滿臉笑容,過去他與老伴因病致貧,身體康復后,他們勤勞致富,現在正享受著春節與兒孫團聚的歡樂。他說,用這種拍全家福的方式來慶祝新年,是一份特殊的記憶,非常有保存價值。
告別全純宗一家,趙榮又趕往全小明家,他家20多人正樂滋滋地等著拍全家福……春節期間,趙榮一共為該社區20戶家庭拍攝了全家福。
“為社區群眾拍攝全家福,是虎年為大家送上的一份禮物,不僅為群眾留下幸福記憶,還能與回鄉的村民認識認識,聽聽大家的心聲。”趙榮說,他在用鏡頭為群眾記錄幸福時光的同時,也鼓勵群眾在黨支部帶領下團結一致加快鄉村振興,一心一意建設美麗宜居新農村。
出智出力 共同拍攝鄉村振興“全家福”

“走訪群眾61戶,為20戶群眾拍了全家福,這個春節過得很有意義。”趙榮說,要抓住春節返鄉群眾較多這個機會,盡可能地多走訪群眾,多與大家溝通交流,收集群眾的意見建議,匯聚群眾的智慧,共同謀劃拍攝出鄉村振興“全家福”。
“談起社區的振興之路,村民們都積極建言獻策。在成都工作的梁青松建議走‘土’的特色,拓寬銷售渠道,做大做強小家禽養殖;在外從事建筑行業的李勇建議依托寶馬河、雪梨產業,走農旅融合發展之路……”趙榮說,群眾是鄉村振興的主體,要以群眾增收致富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充分激發群眾的內生動力,增強群眾的主人翁意識,讓群眾的心熱起來、動起來,讓群眾的智慧和力量成為推動鄉村振興的動力源泉。
中南社區群眾有養殖小家禽的傳統,整個社區養殖小家禽萬余只,年產值200余萬元。春節后,雞、鴨產蛋量上升,市場銷售疲軟。趙榮向幫扶單位西充縣紀委監委領導匯報后,單位食堂和職工通過“以購代幫”方式,幫助群眾銷售農副產品,增加群眾收入。
趙榮介紹,為不斷增加社區特色產業品種、豐富特色產業內涵、提升特色產業效益,該社區堅持打造“一戶一特色”,通過引導、幫助群眾發展有機禽蛋、南瓜、雪梨等特色種養殖業,增加群眾收入,推動鄉村振興。(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