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2月23日電 (張文良)378.9億元、同比增長9.1%——這是廣元市利州區交出的2021年“GDP答卷”。面對錯綜復雜的國際國內形勢、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任務和新冠肺炎疫情的沖擊,利州全區上下沐風櫛雨、砥礪前行。

石以砥焉,化鈍為利。利州一路逆風奔跑,負重爬坡,顯示出強大抗壓能力和旺盛生機活力,跑出利州經濟發展“加速度”。
搶時間抓機遇聚要素
旋耕機“突突”來回奔忙,一壟壟新翻的泥土散發出春天的氣息。人勤春早,在利州的田間地頭,隨處可見春耕的繁忙景象。
“我們的盆景蔬菜,城里人買回去放在自家陽臺上,觀賞、食用都安逸得很!”龍潭鄉復夢園蔬菜基地里,盆栽蔬菜產銷兩旺,老板李秀蓮話里話外都透著個樂。
作為城市蔬菜調節供應基地,利州一直致力蔬菜產業鏈條延伸,不斷提高產業附加值。從大石食品工業園區建設到川渝火鍋食材城落成,從加工普通苕皮到出口精品泡菜,“利州造”產品不斷擺上超市和電商平臺,成為“緊俏貨”“網紅商品”。
連日來,吉香居一片忙碌:廠區門口,滿載大頭菜、青菜、蘿卜的重卡排起了長龍;車間里,工人們在生產線上來回穿梭……
“我們日均采購新鮮蔬菜5000-6000噸,目前共有6條蔬菜加工生產線,每天可加工300-500噸蔬菜,年加工蔬菜1.5-1.8萬噸。”吉香居經理蘭恒超說,2022年有望突破2億元產值,預計帶動就業1200人。
2021年,利州區圍繞現代工業“2+N”產業體系,大力發展食品飲料、機械電子特色優勢產業,智燦食品、眾鑫鋼制品加工等33個項目落地開工,吉香居食品、智琪食品等16個項目竣工投產。全年新培育規上工業企業6家,新增園區開發面積500畝。全區工業企業產值歷史性突破200億元。
補短板固底板鍛新板
每天早上8點,南河街道皇都首座居民馬小燕準時帶著女兒去上學,步行10分鐘就能到達紅軍小學。
而一年前,馬小燕夫婦還在為孩子入學焦慮不已。
針對城區學生入學難、大班額教學等教育短板和弱項,利州區啟動了一批打基礎、補短板、強功能、利長遠、惠民生的重大項目,開工新建改建一批學校,新增義務教育學位9860個,紅軍小學便是其中一個。同時,還新改擴建普惠性幼兒園6所,回購幼兒園3所,新增公辦學前教育學位3764個、普惠性學前教育學位3110個。
紅軍小學的建成使用,也是利州重大項目建設的一個縮影。2021年,利州區固定資產投資比上年增長21.4%,全年集中開工6批次、93個重大項目集中開工。
傳統基建和新基建,傳統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康養產業和數字經濟……2022年,利州區緊盯大稻壩生態康養城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白龍湖生態康養文旅項目、數字經濟產業園等全區“十大”支撐性重點項目,這些重點項目涵蓋產業發展、民生改善、基礎提升等各方面,總投資339.38億元,年度計劃投資39億元。
新春伊始,利州接續遠航,這得益于獨特的區位優勢、產業優勢、投資優勢。全區上下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拉長長板、補齊短板、加固底板、鍛造新板,正著力把一個個投資打造成新的增長點、把一批批項目經營成新的增長極。
破壁壘拆藩籬促協同
“招引100家企業、投入100億資金、達到100億產值,堅決實現‘三個一百’的宏偉奮斗目標!”面對新一輪項目建設,中國·川渝健康火鍋食材產業城項目負責人信心滿滿。
時不我待,只爭朝夕。“大抓項目、抓大項目”浪潮接續不斷,全區上下聚焦問題,掛圖作戰,密切配合,及時協調解決項目在專業評審、行政審批、項目管理等方面的各種困難和問題,齊心協力優化項目服務,打造最優營商環境。
2021年,利州區全面落實成廣、渝廣合作各項部署,探索完善“總部+基地”“研發+生產”產業互動模式,新引進20余家企業入駐廣元(成都)離岸孵化器,研發新產品13個、新技術6項。全年新簽約億元以上項目30個,引進到位市外資金89.5億元。
1月6日利州區委經濟工作會后,第一季度總投資21.51億元的12個重大項目啟動建設;總投資8億元王老吉飲品生產項目簽約;第二批赴長三角、珠三角、成渝、中原等地的駐外招商人員出征……
利州區作為中國西部唯一擁有高速鐵路與高速公路“雙X線”的城市,是成都、重慶、西安、蘭州四大城市交通線的綜合樞紐,是連接西南西北的商貿物流中心,是川東北經濟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南連成渝經濟區,北鄰關中。
以川渝健康火鍋食材城為起點,對內帶動廣元市三江新區發展,對外成為成渝地區綠色產品供給地和產業協作配套基地。未來,這里將成為天水經濟區、天府新區、西咸新區、貴安新區和蘭州新區的中心地帶。同時,隨著城市圈的擴展,將進一步推進基礎設施一體化、優勢產業集群、新興產業鏈條化。
風正時濟揚帆起,擊鼓催征開新局。利州區以踔厲奮進之姿、篤行不怠之氣、事爭一流之勢,推動全域高質量發展,再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利州新答卷。(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