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2月24日電(林婷瑋 劉燚)山海情深,源遠流長。從東海之濱到雪域高原,鹿壤版“山海情”,暖心故事持續在書寫。2月21日,浙江省溫州市鹿城區濱江街道與四川省阿壩州壤塘縣建立結對關系,發動鹿城農商行、云天樓、和豐實業、綠藝建設、太極鞋業、錦鵬環境科技6家民營企業簽訂幫扶協議,累計投入扶貧協作資金60萬元,為建設新壤塘貢獻拳拳鹿城力量。鹿城區委常委、鹿城援壤干部、壤塘縣委常委、副縣長吳松泉,鹿城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濱江街道黨工委書記周鵬參加活動。

今年是進一步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接續推動脫貧地區發展和鄉村全面振興之年,新一階段,在幫扶方式上,鹿城將繼續發揮溫商群體的產業優勢,引導民營企業家投身壤塘發展,強化雙方在產業協作、數字化轉型、消費幫扶、文化交流等方面更深層次的對接。
此次濱江街道依托轄區企業資源,牽線搭橋,讓企業、資源、市場合理嫁接,充分用好壤塘縣在涉藏地區旅游、藏族文化等領域的資源優勢和產業基礎,培育涉藏地區的特色產業,在壤塘打一口不斷源的“深井”,增加壤塘縣造血能力,交出新一輪東西部協作高分答卷。
談起幫扶策略,浙江綠藝建設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出新表示:“壤塘縣擁有得天獨厚的旅游資源優勢,但缺乏開發,希望借此契機,把鹿城文旅資源開發的經驗與理念帶過來與壤塘人民分享,開拓更多的思路、思維,再摸索項目引進,既要請進來也要走出去,讓從鹿城流淌出的致富春水,奔流不息。”
壤塘告別貧困的束縛,軍功章上有濃墨重彩的鹿城印記。自從2013年第一次“牽手”以來,鹿城和壤塘這對“老友”已攜手奔康9年,橫跨2300公里,用情誼架起幫扶的橋梁。按照中央和省、市委部署,鹿城把對口支援工作當成“自家事”,把壤塘群眾當成“自家人”,用心用情用力做好對口支援工作。2014年至2021年期間,鹿城已累計投入財政及社會資金3.2億元,援建項目31個。
鹿城依托壤塘唐卡手工繪畫、藏香、藏茶、藏醫藥、石刻等豐厚的非物質文化資源優勢,整合援建資金建成了集文化傳習、職業培訓、就業致富于一體的浙川文化產業園,2018年至2021年,產業園累計創造經濟收益3000余萬元。通過搭建“文化公司+合作社+脫貧戶”的精準幫扶新模式,幫扶帶動脫貧戶發家致富,電商平臺的搭建為壤塘的農特產品銷售插上了騰飛的翅膀,2018年至2021年累計實現消費幫扶2033.45萬元。
“希望我們用好協作資源,帶動共同致富。”吳松泉熱忱歡迎鹿城親人到壤塘走一走、看一看。鹿城-壤塘“山海情”的精彩故事,在奔向共同富裕新征程上未來可期。(完)